[编者按]: 2016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我校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我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对我校全体师生最大的鼓舞。一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尤其是考察我校重要讲话为指导,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不断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领域取得骄人成绩。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一周年之际,结合安徽省委宣传部“牢记嘱托、喜看变化”集中采访安排,组织中央驻皖及安徽省、合肥市共约30家新闻单位,组成媒体集中采访团,深入我校开展专题采访,展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一年来学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现将部分媒体报道及链接编发如下。
【人民网】中科大跨学科协同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的“安徽高地”
人民网合肥4月25日电(刘甜甜 陆晓芬)在继去年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全线贯通之后,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再次传来好消息:“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星的天地链路已接通,这标志着世界首个天地一体、具备覆盖我国全境能力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已初具雏形。
“沉寂了一千年,中国誓回发明创新之巅”——《华尔街日报》针对中国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出了这样标题的专题文章,将“墨子号”量子星作为中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人民网安徽频道从中科大获悉,在量子通信方面,由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卓越创新中心潘建伟团队牵头实施的“墨子号”卫星,经过为期约4个月的在轨测试后,已交付用户开展科学实验任务,进而为推动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深入理解带来重要影响。
此外,应奥地利、德国、意大利和加拿大多家欧美科研机构的请求,在完成由我国独立开展的全部科学实验后,“墨子号”将适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探索通过卫星中转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同时,在国家发改委支持下建设的远距离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全长2000余公里,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合肥等地,可为沿线城市间的金融机构、政府及国家安全部门提供高速、高安全等级的信息传输保障。
“今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揭牌,同日,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依托在量子信息领域的优势研究力量,中科大作为主要建设单位之一,将全面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科大校长万立骏告诉本网记者,中科大先研院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环节,将成为前沿战略性科研成果向新兴产业技术转化的桥梁,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催生变革性技术。
“一年来,中科大以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文化自信引领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学校科技创新工作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指导思想,积极参与安徽省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万立骏介绍说,安徽省、中科院正在共同争取在合肥申报和建设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尤其是安徽省,把支持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建设作为全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加以推进,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与此同时,中科大也正在积极推进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主要承担合肥先进光源预研、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中心)等建设任务;在建设世界一流的研发机构、提升现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的创新能力方面,中科大主要承担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建设任务;不断改革科技创新体系、转变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完善科技创新链条。
据悉,今后,中科大将以国家实验室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学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特点、跨学科层面的创新平台体系,健全以重点科研机构为核心、以学院为支撑,以科研活动为导向、以人员互聘流动为纽带的网格化、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在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积极开展以兴趣为导向自由探索的同时,依托重点科研机构加强以国家需求为目标导向的创新团队建设,推动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跨学科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以原始创新催生变革性技术、培育新兴科技产业的科技创新链条,科技创新工作在项目承担、人才团队设、成果产出、平台建设、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力量的“安徽高地”。
人民网 2017年4月25日 http://ah.people.com.cn/n2/2017/0425/c358266-30091822.html
【央广网】总书记,中国科大的师生有话对您说
2016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合肥考察了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上午,在研究院结合实物展示,详细了解安徽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况,观看合肥市在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公共安全、新材料、生物医药、无人机、智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察看量子通信等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到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运管中心了解量子通信网络建设、运行和应用情况。下午,到学校近代物理系了解实验室科研总体情况,在自旋磁共振实验室视察自主研发的低场核磁共振设备、电子顺磁共振设备,了解原创性单分子磁共振设备和超分辨磁共振谱仪在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实践应用,同近代物理系部分教师和正在图书馆上自习的部分学生亲切交谈。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科大的师生们不仅牢记在了心里,还认真落实到行动中。一年来,中国科大的师生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下面就来听听他们的汇报吧。

“总书记视察中科大,体现了党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关心和尊重、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让我们科技工作者备受感动和鼓舞。”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伟今天在中科大说,一年来,我们在世界科技最前沿努力奋斗,以实际成绩回报总书记的关心,去年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全线贯通……未来,我们将继续在量子科技原始创新和产业化方面下功夫,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科技创新的急先锋,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科技工作者的期待。

“总书记视察自旋磁共振实验室,激励我们做出更大的成就。平日里,我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或者学院,做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杜江峰16岁时被保送中科大少年班,46岁时当选院士。他说, 未来将努力在四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创造出引领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二是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目前在他的研发团队中,除他外,其他人都在40岁以下;三是推进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四是推进仪器设备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去年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大自旋磁共振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科研总体情况。杜江峰告诉总书记,年轻的科研团队中,有一半来自科大少年班。习近平称赞道:“后生可畏啊! ”
“去年在中科大那次见面是我跟总书记的第二次见面了。6年前,那时我还在读大四,有幸见到了他前来中科大考察。他说‘西部支教一年,终身受益无穷’,给我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去年,我跟总书记说,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播到西部,这个表态永远不会忘记。”中科大公共事务学院博士三年级学生吴茂乾说,一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3D模型,开发出“火花学院”科技教育项目,让科技知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未来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平台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让西部学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作为一名国防生,去年在图书馆和总书记见面,非常激动。总书记很亲切,他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国防生的使命感。国防生毕业后,会被分到天南海北。毕业时,我也会像师兄师姐那样,服从祖国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中科大自动化系国防生刘畅说,一年来,她顺利通过军事职业基础素质考核,并确定了以后的研究方向。未来,她将更加珍惜时光,学好科学知识,在新型飞行器领域有所作为,为国防事业作贡献。
“总书记去年考察中科大,鼓舞了广大师生的斗志,增强了我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总书记考察结束时,天空下着小雨,学生自发送行,总书记没有打伞,跟学生握手,衣服和鞋都被打湿了,让我们广大师生备受感动、觉得温暖。”中科大校长万立骏说,中科大把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最大动力,一年来,启动建设中科大高新园区,加快推进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申报建设,首次面向在校学生部署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青年创新基金项目,今年初入选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目前学校共有“两院”院士48人、“长江学者”49人,高层次人才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31%。未来将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红专并进”的科技领军人才,不辜负总书记对中科大的期望。(张大岗摄)
2017-04-26 央广网http://www.cnr.cn/ah/tp/20170426/t20170426_523726819.shtml
【安徽日报】科技创新争一流
4月20日,科研人员在中国科技大学多光子纠缠实验室进行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实验。
本报记者 程兆 摄
“敢为天下先,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美丽的中国科技大学校园,绿树成荫,春意盎然;实验室内,忙碌的同学们朝气蓬勃,信心满满。4月20日一早,记者来到中科大东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足迹,感受着浓浓的创新气息。
去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科大视察时指出,中科大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书记考察中科大,鼓舞了广大师生的斗志,增强了我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中科大校长万立骏说,一年来,学校把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作为引领发展的最大动力,在创新领域敢为天下先,撸起袖子加油干,积极筹建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全面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速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诞生了众多世界领先的原始创新成果。
量子通信技术,是备受瞩目的世界领先成果之一。 “很有前途、非常重要、大有可为。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合肥总控中心时,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向总书记汇报了“京沪干线”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建设情况,总书记对中科大量子通信研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10年间,总书记3次来到中科大,每次都视察了量子实验室,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潘建伟介绍,一年来,他们团队在世界科技前沿前行,以实际成绩回报总书记的关心。去年8月,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去年底,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全线贯通;今年年初,中科大首次实现10光子纠缠,再次刷新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
“目前,‘墨子号’已完成全部科学实验任务,‘京沪干线’经过测试后将正式交付使用,年底我们有望实现18个到20个光子纠缠。 ”潘建伟表示,随着“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被列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科技项目,依托中科大建设的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已升级为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在为筹建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积累经验。
“去年,总书记看了咱们自主研发的低场核磁共振设备、电子顺磁共振设备,勉励大家把科学精神传承下去。”在中科大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杜江峰说,一年来,他们围绕出国际一流成果、育国际一流人才、建国际一流科学研究平台、促国际一流民族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目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时间最优量子控制,在力探测磁共振方向持续产出多项国际引领水平的研究成果,自主开发了一系列针对前沿科学和市场需求的量子仪器和量子测控设备,一些设备已落户中科院化学所,实现了“人有我优”“无中生有”。
“提高含金量,创新产业走向中高端”
合肥市大蜀山西麓,一座以“X”为造型的楼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寓意“探索未知”的建筑,就是中科大先研院所在地。
“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 ”去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科大先研院视察安徽省创新成果展时强调,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
“能理解会思考”的讯飞智能机器人、翱翔蓝天的空警500预警机、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4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X”楼一层安徽省创新成果展厅,发现经过一年创新发展,这里又增加了一些技术更先进的展品。 “一年来,我省很多创新成果已实现世界领先。 ”中科大先研院常务副院长陆守香说,由于科技含金量的提高,我省创新产业正走向中高端。
“未来,我们将以语音和语言为入口,努力打造中国人工智能国家队。 ”科大讯飞市场部宣传主管刘辉说。 “总书记您好,我是小曼,我们早就期盼您的到来了。 ”去年,总书记刚刚进入展厅,讯飞智能机器人“小曼”就与总书记打起招呼。如今,作为全球首台全程语音交互的银行服务机器人,“小曼”已在金融、运营商、展厅等商业领域正式上岗。
一年来,科大讯飞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多项突破:去年5月,科大讯飞获得国际语音合成大赛冠军,这是科大讯飞在该项赛事上十一连冠。同时,科大讯飞在全球人工智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去年9月,在国际多通道语音分离和识别大赛上,科大讯飞首次参赛便包揽该项赛事全部3个项目的冠军。2016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超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78%。
“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我所空警500预警雷达、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等创新产品。 ”中国电科38所所长助理万静龙激动地说,如今该所在产业化方面作出更多积极探索,其中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已成立专门产业化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0亿元。一年来,该所完成发明专利授权5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3项,营业收入超100亿元。
小米手环2、华米Amazfit运动手表、小米体脂秤……“去年总书记视察后,我们连续推出了3款可穿戴创新产品。 ”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章晓军说,对于企业来说,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是重要表现。在过去的一年,华米科技的小米手环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出货量1570万只,市场份额增至15.4%,销售收入实现50%增长。
“练好基本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4月20日中午时分,中科大东区图书馆5楼自习室内,依然静悄悄。记者走进自习室,只听见偶尔传来的“沙沙”翻书声。
“希望同学们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努力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 ”去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科大东区图书馆视察时,勉励同学们“学得文武艺,报效13亿中国人民”。
“总书记的教诲,犹在耳边回响。 ”中科大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吴茂乾介绍,去年与总书记是第二次见面。6年前,他读大四的时候,有幸在校园内与总书记有过一面之缘,当时总书记说“西部支教一年,终身受益无穷”,为他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去年,我跟总书记表态,要把先进的科技传播到西部。 ”吴茂乾说,一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3D模型,开发出“火花学院”科技教育项目,让科技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今后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平台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让西部学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作为一名国防生,我将练好基本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回忆起去年在图书馆与总书记见面时的情景,中科大自动化系国防生刘畅依然十分难忘。她说,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国防生的使命感。一年来,她顺利通过军事职业基础素质考核,并确定了以后的研究方向。未来,她将更加珍惜时光,学好科学知识,在新型飞行器领域有所作为,为国防事业作贡献。
“总书记视察结束后,时任化学系团总支书记的我,组织系里的同学收看央视《新闻联播》,观看总书记视察中科大的温暖画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大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科大化学系博士生陈蒙远说,未来将在秸秆连续水解方面下功夫,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为秸秆焚烧难题提供一个解决路径,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不辜负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
为培养国家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中科大今年2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万立骏介绍,一年来,该校有1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创历史新高,与清华大学并列全国第二。目前,全校共有两院院士48人、“长江学者”49人、“中科院人才计划”专家44人,高层次人才占教师总数的31%,在所培养的学生中交出了“千人一院士”的优秀答卷。
安徽日报 记者 桂运安 马成涛 2017-4-23
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ahrb/20170423/article_3554039.shtml
【安徽新闻联播】创新路上 百尺竿头更进了一步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一周年之际,中国科大专门举行师生代表工作学习交流会,重温重要讲话,牢记总书记谆谆教诲,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对学校提出的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的嘱托,努力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中国新闻网】潘建伟院士:“京沪干线”正进行稳定性、安全性测试
中新社合肥4月20日电 (记者 吴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20日透露:“2016年底,‘京沪干线’已全线贯通,目前正在做相关测试,通过测试后将正式投入使用。”
当日,潘建伟院士介绍了当前量子通信领域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和“京沪干线”两项重大工程的最新进展。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介绍,2016年8月,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今年1月,“墨子号”圆满完成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后,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科学实验。
他透露,目前,“墨子号”的科学实验任务进展顺利。应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的合作请求,后期将在空间量子实验中,开展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合作研究。
潘建伟说,“京沪干线”在2013年启动建设时就备受国际关注,2016年底实现全线贯通,目前正在进行一系列稳定性、安全性测试。经过相关的严格测试后,将正式交付使用。据悉,“京沪干线”是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干线。
此外,在量子基础研究领域,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在量子计算上取得引领性成果,2016年底实现了十光子纠缠,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他透露,今年底,非常有希望达到18到20个量子比特纠缠,进一步确定中国在量子纠缠操纵方面的引领地位。
2017年04月20日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4-20/8204972.shtml
媒体集中采访部分报道:
【人民网】中科大跨学科协同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的“安徽高地”
【中国新闻网】潘建伟院士:“京沪干线”正进行稳定性、安全性测试
【安徽电视台】创新路上 百尺竿头更进了一步
【新安晚报】创新力量助安徽腾飞
【安徽商报】习总书记用“文化自信”激励中科大
【合肥晚报】“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
【江淮晨报】再回首 笑容依旧
【合肥日报】“江淮硅谷”绽放璀璨“创新之花”
【市场星报】“文化自信”鼓舞中科大争创世界一流
【合肥晚报】中科大: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合肥日报】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奋力前行
【合肥晚报】先研院创新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合肥晚报】世界首个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初具雏形
【江淮晨报】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初步构建
【安徽商报】量子计算机将超越经典计算机
【安徽广播电视台】勇于创新,交出靓丽成绩单
【合肥晚报】“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
【江淮晨报】国防生就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江淮晨报】我从西部来,会回西部效力
【江淮晨报】总书记激励我们团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