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院108会议室举办2023年秋季学期第二次研究生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由黄鹤老师主持,虎旭昕老师点评,2023级硕士研究生参加。
读书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实践与理论构建”这一主题,六位同学为大家分享了精读所得。赵新伟同学围绕“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懂中国”这一主线,领学《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等经典文献,从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的部分著作中提取丰富内核,串联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历史脉络。黄纯同学从罗荣渠先生著作《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的第一编,就《大转变时代的新历史观》归纳出现代化道路的三个阶段,阐明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横向对比西方的现代化既有研究和罗荣渠的理论研究,着重阐释罗荣渠的“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立足宏观视角加深同学们对现代化的理论问题的了解。
胡月同学分享罗荣渠先生本书第二编《现代世界发展趋势通论》,介绍关于社会变迁的基本模式的理论,在回顾现代化的世界进程和推进现代化的三次大浪潮的同时,深入阐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提出当前阶段的风险与机遇。关贝贝同学梳理中国自19世纪后期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及原因,思考中国近百年来现代化思潮演变,总结历史教训,强调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主动迎接挑战。
张一诺同学分析罗荣渠在第四编《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东亚的崛起》中的写作思路,重点探讨在第四编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比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的异同,分析东亚各国的发展因素,探索东亚跨世界的变革与重新崛起的原因。杨嘉欣同学分享了第五编《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立足罗荣渠的全球视角,从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历史经验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三部分展开分析,从经济增长的特点归纳历史经验,认为不能只用经济发展水平衡量现代化,要注重国家文化底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同学们汇报后,虎旭昕老师逐以点评。她肯定同学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建议大家读书汇报要聚焦主题,结合文本生产的历史大背景,把握其然其义其精髓,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其所以然,关注重要文献的关键性意义,感知文献内容的问题导向和现实关照。她强调,阅读要带着问题读,有侧重点地读,多思考多体悟,锤炼对话思维,逐步扭转“见书不见人”的偏向,提出独特见解。最后,虎旭昕老师鼓励同学们扩大对于经典著作、学术前沿的关注和阅读,找寻发掘兴趣点,夯实研究基础,练好学术基本功。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