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第14届RoboGame机器人活动周精彩上演
只要用手机发送个短信,十分钟左右,一盘由机器人制作的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就会呈现在你面前,豌豆滑牛柳、青椒鸡蛋、醋熘白菜、煎饼……只要你能想到的菜肴,机器人都能做到。9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14届RoboGame机器人活动周在西区学生活动中心举行,36支参赛队伍分厨师机器人和助残机器人两组展开竞赛。
校党委副书记蒋一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山东省科协秘书长、山东省科技馆馆长周世文,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赵吉文,安徽省科技馆馆长姚穗,我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刘斌、教务处副处长汤家骏、创新基地主任孔凡让担任大赛评委,教务处、宣传部、团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蒋一在致词中说,今年是我校第14次举办RoboGame机器人活动周,比赛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RoboGame比赛贯彻了我校“理实交融”的校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在一起,将创新元素和创新培养理念融入到比赛中。通过十多年的发展,RoboGame不仅让参赛的同学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对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作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表示,希望借此项比赛将科学精神向社会广泛传播。
孔凡让简单介绍了科大机器人活动周比赛所经历的四个阶段:从简单表现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到加入剧情的剧场赛,从机器人足球到今年的注重机器人的实用化,机器人比赛从单纯的表演性到实用性,难度逐年增加,比赛内容也与当前国家发展密切相关。孔凡让说,同学们在比赛中不仅能获取知识,还能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他希望通过比赛能在同学们心中种下致力机器人发展的种子。
参赛队员代表、核学院本科生刘兴华说,通过这次比赛揭开了机器人的神秘面纱,了解到合作、奉献和实践的重要性。他代表全体参赛队员庄严承诺: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发扬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上午九点,比赛正式开始,21支厨师机器人代表队展开激烈角逐。参赛队伍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工作,在比赛的同时,参赛队伍还通过幻灯片演示和现场解说的方式呈现产品的功能、机械结构和商业前景。
由5系同学制作的“icook”机器人,通过设定好的的程序,机器人自己将菜倒入电磁炉中,再通过机械臂的不停翻炒,不到十分钟,一道醋熘白菜就做好了。菜做好后,机械臂会自动收回,并关闭电磁炉。炒菜过程中,机器人还会自动调整火温。队长田山泉介绍说,icook机器人不单纯依靠编程,最大的特点是学习和复现功能。团队首先邀请大厨在icook学习模式下操作一遍炒菜的过程,机器人记录下来后,就可以自动复现炒菜的整个过程,这样就可以无限地增加炒菜的式样。
作为比赛计分环节之一,现场噪音分贝仪记录了观众的热情,每一支队伍表演结束,都收获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本次参赛的厨师机器人几乎都设计了手机APP控制界面,有的还设计了手机短信预约功能,实现人机交互,使操作更加简单方便。CookBot、科大小当家、翔师傅……各队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流畅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喝彩。
上午最后出场的“小蜜蜂队”机器人穿上围裙、戴上袖套,左手炒菜,右手调节电磁炉温度,娴熟的炒菜动作宛如一位经过专业培训的大厨。不仅如此,小蜜蜂机器人的脑袋上还能拍照、传播视频。菜炒完装盘后,通过传输系统,将盘子背到背上,小蜜蜂端着炒好的菜送到评委桌上。为了庆祝自己的完美表演,机器人最后还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段舞蹈。
下午的比赛中,助残机器人不仅帮助残疾人喂饭、取物、翻书、扇扇子,还能实现导盲功能。根据比赛规则,助残机器人要能在日常生活中为残疾人提供至少一种帮助,提倡机器人的智能性,而每队的参赛时间同样限制在10分钟内。
10系“吊打少帅队”设计的“综合型轮椅式助残机器人”,能对环境进行测绘,自动地绕开障碍物,不仅可以成为腿脚不便人群强有力的代步工具,设计的头盔便捷控制功能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头部动作实现轮椅的方向控制。
据孔凡让教授介绍,本次大赛更加强调机器人功能实现的真实性,更加贴近生活,参赛队伍要将最新技术融合在自己的机器人上,难度较往届有较大提高。
经过紧张的比赛,在厨师机器人比赛中,CookBot队获得冠军,科大小当家队获得亚军,翔师傅队获得季军,舌尖上的鸡蛋队获得最佳创意奖,iCook队获得最佳技术奖;在助残机器人比赛中,Ena-plan队获得冠军;Batman队获得亚军;Prak队获得季军;RoboHelper队获得最佳创意奖;Collapsar队获得最佳技术奖;另外,信息学院获优秀啦啦队奖,张世武获厨师机器人最佳教练奖,骆长江获助残机器人最佳教练奖,徐钟慧获最佳主题词奖,王思宇获最佳方案奖。
我校RoboGame机器人活动周始于2001年,迄今已经举办了十四届。本届RoboGame活动由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宣传部主办,工程科学学院承办,实践与创新基地、学生机器人俱乐部协办。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