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高新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让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倍受鼓舞,倍增干劲。大家纷纷表示,要主动担当、创新作为,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在打造“三地一区”上持续发力,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 敢打头阵,接力续写创新故事
太阳之所以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如果能造一个“太阳”发电,人类有望实现能源自由。在合肥科学岛,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的创新故事正在续写。
“自1973年起,科学岛就开启了核聚变有关的研究,已有50余年技术积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说,历经几代人坚持不懈地接力奋斗,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了从几百万到上千万摄氏度,从三千万、五千万到上亿摄氏度的系列突破,创造了十余次世界纪录。
敢打头阵、自立自强、勇攀高峰,是支撑起“人造太阳”的强大内核,也是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内核。
“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让我无比激动与自豪,更加坚定了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人生梦想。”宋云涛表示,当前,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新一轮物理实验刚刚开启,团队将始终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立足自主创新,掌握聚变工程关键技术,加快聚变能源研发进程。
所谓壮举,皆因奋斗;所谓奋斗,重在传承。从当年中国第一台VCD、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到今天的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九章三号”高速运行、“天都一号”“天都二号”遨游太空,安徽科技创新的脚步不断加快,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 面向未来,勇克前沿科技难题
利用量子通信网连接多台量子计算机,是不是能在远程凝聚出“超级量子算力”?
今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网络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并演示了分布式的多伊奇-乔萨算法及量子相位估计算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胡晓敏是参与该项目的一员。他告诉记者:“这项研究首次在城市距离上实现分布式光量子计算演示,展示了基于量子存储和通信光缆构建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可行性,为实现规模化量子计算提供了新思路。”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量子科技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量子”已成为安徽科技创新版图中耀眼夺目的一块拼图。
“今年团队还获得了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的支持,进一步激励团队人员敢于创新创造,敢于亮剑。”胡晓敏说,面向未来,将继续秉承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在前沿科技领域,敢啃硬骨头,敢于解难题,持续推动原始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
前瞻布局基础研究,我省将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聚焦量子信息等“基础引领”重点领域,以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应用倒逼”重点领域,深入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优化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机制。
● 发挥优势,打造基础研究先锋力量
机器人在操作台之间来回穿梭,伸出机械臂,“手握”试管,称量取样,配制试剂……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化学家实验室,一台机器人便能完成瓶瓶罐罐的实验工作。
这是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罗毅、江俊团队,经过八年攻关研制出的“机器化学家”。江俊介绍:“从数百万种材料的可能组合中找到最优解,科研人员也许一生都做不完;有了机器化学家,可能只需要一两周时间。”
机器化学家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强大优势,为化学这一传统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像这样的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在安徽还有很多。中国科大徐集贤团队再次打破钙钛矿电池性能世界纪录,认证稳态效率性能达26.7%;安徽大学李漫波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合成了钳形配体稳定的金属团簇,这种新型、独特的金属团簇材料为金属催化剂的模式创新以及资源有机分子高效转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背靠多所高等院校资源,安徽加快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中国科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构建学校多梯次自主部署项目体系,面向多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团队实施长周期培育、阶段式精准支持,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打造基础研究先锋力量。
安徽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策源地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深度促进校地、校企产学研用资源集聚整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融会贯通。
殷殷嘱托,情深意长,催人奋进。
新征程上,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将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砥砺前行。
作者:鹿嘉惠 来源:《安徽日报》(2024年10月31日 04版)
原文链接:https://szb.ahnews.com.cn/ahrb/layout/202410/31/node_04.html#c1057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