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用好科创资源推动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志迎
汪国梁 安徽日报
刘志迎(资料图片)
从“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新兴产业渐成规模,到“低空经济”“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多点开花,安徽制造正向着“安徽智造”加速演进。
创新,已成为当前安徽制造业发展的最强劲动能。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志迎。
记者: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安徽是科教大省,您认为安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较突出的优势?
刘志迎:科技创新是一个复合名词,包含科学、技术和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首先我们要分清楚科学、技术和创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揭示自然规律,只能称其为“科学发现”,不能说“科学创新”。技术发明是工程师们借助于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原理,为了解决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问题而发明出来的新技术,技术发明带有人类的创造性,是自然界没有的,经济学家熊彼特100多年前研究认为,“技术发明”也不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活动,不是直接的商业活动。创新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形成新的生产力,产生经济价值。所以,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现代社会,科学发现越来越成为技术发明的基础,技术发明是创新的条件,从科学到技术再到创新,是一个漫长的、互动的过程。
安徽是科教大省,在科技创新上有很多亮点。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投入,从全国来看,政府研发支出能够排到前几位,足以显示重视科技。二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型创业,尤其是合肥,经过20多年的科研成果转化,已经形成一大批科技型企业,科大硅谷将进一步“加持”科技创业和科技产业发展。三是有一批技术型企业家快速成长,有不少新型创业者,注重做硬技术创业,近年来一批批科技型企业上市,吸引大量投资者投资。四是合肥近20年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全省兄弟城市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示范效应。
记者:近年来,安徽积极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探索形成了“科创+产业”等做法。怎么看安徽“科创+产业”做法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效果?
刘志迎: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来自全球的科技创新资源,而不仅仅是安徽自身所有的科技资源。科学发现是人类的共同资源,华为在土耳其一位教授的文章基础上,投入巨额资金、上万人队伍,耗时10余年,才走到世界前列,创新了5G技术。安徽先进制造业获得了发展,不是因为“承接产业转移”,而是走了一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道路。“科创+产业”,实质是高度重视科研成果在产业中的应用。不是谁都能够把“科创”加到产业上,这是靠产业内企业家的作为。他们能够把握住产业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发展走势,舍得在技术上投入,积极吸纳新技术成果,开发出新产品,抢占市场。当然,“科创+产业”的做法能够取得成效,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可否认,安徽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上,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至于“科创+产业”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为三条路径。其一是政府积极出台政策引导传统产业依靠科技研发力量实现转型;其二是招商引资上,瞄准被“卡脖子”的“缺芯少屏”等关键产业主体,舍得投资支持企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其三是大力支持国内外拥有硬技术的创业者来安徽创业,支持实验室成果来皖转化,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主心骨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
记者:发挥好科技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必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促进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前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堵点主要存在于哪些方面?就安徽而言,应当如何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以打通堵点?
刘志迎:最重要的,就是围绕着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创新链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验证或中试、技术成果商业化等相连接的链式互动关系。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业,要经历基础研究向应用基础研究跨越的“模糊地带(基础研究是否有应用价值)”,从应用基础研究向技术开发跨越的“魔鬼河(应用基础研究是否能支撑新技术开发)”,从技术开发向商业化跨越的“死亡谷(新技术成果是否可以实现商业化应用)”,从初步商业化向规模化产业发展跨越的“达尔文之海(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规模化产业还会遇到“衰退鸿沟(是否还能够持续创新)”。以上五个都是堵点。
可以肯定地说,重视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是实现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着力点。
具体到安徽来说,依靠什么力量打通这些堵点?一是改革企业研发激励模式,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这是根本路径。二是改革高校院所评价和职称评价模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着力解决现实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而不是满足于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三是改革创业支持制度,依托科大硅谷吸纳来自全球的科研成果到安徽孵化出大量的技术型企业,今天有“铺天盖地”的技术型创业,才会在未来成长出一批“顶天立地”的领军企业。四是改革地方创业产业资本“加持”模式,对应于天使基金设立种子基金,对应于风投基金设立创投基金,对应于私募基金设立产投基金,壮大“耐心资本”,借助资本力量培育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产业。
原文链接:https://szb.ahnews.com.cn/ahrb/content/202409/20/c105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