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21年03月11日
【安徽商报】1秒内算出震源机制参数 中科大在地震监测领域取得新突破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胡霈霖) 3月10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张捷教授课题组在监测地震、应用人工智能实时估算地震震源破裂机制参数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采用人工智能方法可在1秒内算出震源机制参数。该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近期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地震局合作研发的“智能地动”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上试运行。

地震的发生是震源处岩石的破裂和错动过程,可以采用两个相对错动面的走向、倾向及倾角等参数描述,称为地震震源机制解。这个震源断层破裂面的特征与震源所辐射的地震波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从地面地震记录反推地震震源机制是监测地震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信息可以帮助揭示震源处岩体的破裂和运动特征,从而推断断层的破裂方向、破裂速度与应力降等参数。

震源机制解还能帮助预测海啸、强余震的可能分布以及揭示震源附近的应力分布状况等。从地震记录推算地震震源机制是个计算耗时的过程,自1938年地震学家第一次开始推算地震断层面解以来,震源机制参数一直是个研究性问题。目前,世界各地地震监测台网在地震速报信息里只有发震时刻、震级、地点和深度,不包括震源机制参数,地震发生几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后才报出震源机制参数。

张捷课题组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复杂计算问题,当地震发生后,实际地震数据进入人工智能系统,在不到1秒内,系统就能准确估算出震源机制参数,大量实际数据测试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安徽商报》(2021年03月11日)

https://szb.ahnews.com.cn/ahsb/pc/con/202103/11/c819217.html


相关新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研发出一种高光谱仿生变色材料,这种材料能精确复现植物叶片在太阳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