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21年03月09日
【青年报】葛均波委员:对科研贡献最大的人,未必是那批死背课本的“听话学生”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少年强则科技强,科技强则中国强。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科技后备人才,是不断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基础。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周锋提交了相关提案,为提升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质量建言献策。青年报记者还专访了参会的两位中科院院士,听他们现身说法“如何把科学种子播种到孩子心中”。他们分别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和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

葛均波委员

对科研贡献最大的人,未必是那批死背课本的“听话学生”

在中科院院士葛均波看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从广义上说也包含青少年的健康科学教育,比如他就曾建议把体育课变成内涵更广的健康教育课。“现在的校园里,‘小四眼’‘小胖墩’的比例越来越高。对孩子们来说,不是到操场上跑两圈就是健康运动,而是要从小给他们播下健康的种子,教他们如何正确饮食、睡眠、选择合适的运动。此外,对青少年全面禁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比较简单粗暴,可以制定科学的做法。”

平时,葛院士还十分关注健康科普进校园。当了解到大学里发生过几例心源性猝死的案例后,他牵头在大学里找了许多志愿者做心脏健康方面的科普推广。他还提出了“1拖6计划”,即让孩子们学习相关科普知识,再传授给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这样的亲子互动,效果显然更好,能带动全民健康素养的提高。

他还建议,科学素养提高要从小学开始,从教师队伍抓起。“现在的一些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学校老师不喜欢刺头,喜欢听话的孩子。但科学家有一个很重要的素养就是不能人云亦云。有数据证明,对科研贡献最大的人,未必就是那批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学生。”

葛院士举例说,2005年,他最早发明了逆向导丝技术。但坦白地说,这项技术不是他发明的。当时的情况是,他在一场实况转播的手术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当时现场的一名技术员提醒我说,你试试倒着行不行?我跟他说你不要添乱了,但是他说你试一下,做不成又怎么样呢?我想也对,最多就是做不成,不会给病人带来损伤损害,我就试了一下,没想到竟然成功了。我觉得,就是因为这名技术员不是医生,所以没有各种框框的束缚。”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形成了不要迷信权威的好习惯。后来,我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时也常常这么说。如果我说的都对,科学就没有进步。就拿我的导师来说,我像尊重自己的父亲一样尊重他,但我不迷信导师。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超越我。”葛均波说。

《青年报》(2021年3月9日07版)

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21-03/09/content_116212.html

相关新闻
2023年12月22日 2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合肥12月22日电 (吴兰 厉春)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