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6年08月24日
【新华日报】“墨子号”不只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反响

“墨子号”升空,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这不只是中国的科研大事,它所获得的任何成果,必将是世界性的。

学界激动:纷纷赞“第一”

中国量子卫星的“第一”属性是国际科学家们强调的重点。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谢尔吉延科说:“这确实很让人激动,因为是首次开展此类试验,对全球都有重要意义!”他说,量子通信的竞赛自1995年日内瓦湖底量子密钥分发的最初演示时就开始了。那以后,英国、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都在探索,中国走在了前面。

感到激动的还有英国剑桥大学量子物理学教授阿德里安·肯特,他说:“我感到很兴奋。”这是为使用量子技术构建全球性安全通信网络迈出的“第一步”。

德国整合量子科学和技术中心负责人托马索·卡拉尔科说:“中国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卫星意义重大,在实现全球安全量子通信的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解读意义:防御黑客捍卫国家安全

美国《华尔街日报》当天发表评论说,量子卫星将让中国在防御黑客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报道援引华盛顿一家智库的网络安全专家约翰·科斯特洛的话,美国一直在攻击和入侵中国的网络,这促使中国加强研究“防御性的”量子通信技术。该报指出,美国正在大力发展量子计算机,可用来攻破传统的基于数学的加密手段。该报引用信息技术专家罗恩·斯坦菲尔德的话说:“量子密码学是未来我们最好的选择。”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发表题为《中国发射反黑客卫星,将引领新一轮太空竞赛》的文章说,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如果美国科学家找到如何破解量子密码的方法,中国科学家可能会研发出更安全的版本。

俄罗斯量子中心的“量子通信研究团队”负责人库罗奇金说:“在未来量子计算机时代,只有量子通信能够保证信息安全。”

前景展望:全社会从中获益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量子专家王晨说,用卫星参与量子通信,可以减少搭载信号的光子在远距离传输中的损耗。谢尔吉延科解释说,地面上量子通信的主要限制是距离,最好的光纤也有固有损耗,目前量子通信通常的运行距离只有50到100公里;有一些实验距离达到了250到300公里,但没有太大实际用处。使用卫星,可以把地球表面距离相当遥远的两个点通过天上的一个节点连接起来。王晨强调,量子通信除了对国家有保密用途,对普通人来说,也会在保护商业机密以及个人隐私方面很有意义。

有的科学家则提到中国量子卫星影响的不只是量子通信,还有量子计算,如阿德里安·肯特说,中国的量子卫星“对未来最终形成一个分布式的量子计算网络非常重要”,能够让全社会都更快、更好地对关键事件作出反应。

技术突破:期待跨国界合作

量子信息技术方兴未艾,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今年以来,欧美纷纷提出“第二次量子革命”计划,加大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投入。欧盟委员会计划于2018年启动10亿欧元的量子技术项目。其中在量子通信方面,规划5年内突破量子中继器核心技术,实现点对点安全量子通信。10年内实现远距离量子网络、量子信用卡应用等,目标融合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保卫欧洲互联网安全”。美国更是将“量子跃迁”作为“6大科研前沿”之一,量子力学正在导致变革性技术,必须加大投入促进交叉性基础研究。

奥地利著名量子科学家安东·蔡林格参与了中国量子卫星项目,他认为中国卫星会带动全球相关领域的发展,中国团队取得成功,其他团队将更容易获得对量子卫星的资助。

多名外国科学家对于中国这个项目接纳奥地利科学家参加表示赞赏,希望以此进一步带动国际合作。“科学是无边界的,中国和奥地利科学家合作的这个项目正是让人兴奋的明证,”英国剑桥大学量子物理学教授阿德里安·肯特说。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量子物理学专家斯皮里东·米哈拉基斯表示,此次中国与奥地利的合作是一个良好案例,说明国家间的合作可带来影响深远的成果,“我希望更多国家能参与到相关研究中,创建一个量子技术更普及的世界”。

研究人员胡坤利说:“各国在不同细分项目中都各自有优势,如果能结合各方力量,将有助我们更快、更全面地实现量子技术的潜力。”

本版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

新华日报2016年8月17日http://xh.xhby.net/mp3/pc/c/201608/17/c196903.html

  • 04.30
  • 04.30
  • 04.30
  • 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