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20年02月25日
【人民日报客户端】徽故事:染病的武汉教授,在安徽老家的治愈经历

一位安徽籍武汉教授的治愈经历

 ——安徽疫情防控一线直击之二十三


病房里很安静,连张华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他看着面前的护士,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一点一点滴落,水汽逐渐模糊了护目镜。一刹那,心中感动万千。

挽起衣袖,轻拍手背,隔着手套摸索,准确寻找即将扎针的血管,并非易事,但这是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医护人员的日常。张华,则是一位安徽籍的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也曾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

1月21日,张华带着家人自驾回安徽老家桐城过年。一开始,并无异样,26日,突然出现发热、干咳的症状。因自己来自武汉,症状又与新冠肺炎相符,第一时间,他就赶到了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量体温、做CT、进行核酸检测,37.5度、肺部有点感染、核酸检测呈阳性。

确诊无误,立即住院。

28日凌晨,张华转到安庆市立医院,2月4日,被转往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进一步治疗。

“刚住院,直接就进到了重症监护室,心里很紧张。”张华坦言,自己一开始觉得病情严重,焦虑得既吃不下饭,又睡不着觉。更重要的是,担心家人也感染。“杨田军医生每次查房,都会给我加油打气,告诉我今天又有几人出院了,有多少患者从重症病房转到了普通病房。”张华笑道,这些好消息对缓解他的思想压力起了很大帮助,“吃饭时,护士也叮嘱我一定要多吃一些,增强抵抗力!”而他的家人中,岳母被确诊为轻症,妻儿则身体健康,均无大碍。

遵照“一人一案”原则,针对患者病情,医院治疗组综合运用了抗病毒、抑制炎症、免疫调节等治疗手段。“我们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对他采用了阻断新冠肺炎患者炎症风暴的新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ICU主任杨云介绍,经过治疗,张华呼吸困难的症状逐步缓解,氧饱和度不断提升,身体逐步康复。2月4日住进重症监护室的他,终于在10天后搬到了普通病房。

除了是患者外,张华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躺在病床上的他,仍不忘教学科研工作。

“我带的几个研究生今年毕业,论文答辩不能放松,博士生科研任务更重,虽是疫情期间,我也得督促他们抓紧科研任务。”张华说,“有的学生没料到会突发疫情,以为很快就能回武汉,连电脑都没带回家。我笑话他,这相当于打仗没带枪。”

于是,张华让大家在家中用纸笔推导公式,至于实验性的研究,则需返校才能操作。“他们每周给我汇报2、3次研究进展,只希望别耽误太多!”提起学生,张华眼里充满笑意,“大家知道我在住院,都叮嘱我要好好养病。”

2月22日上午,从武汉回安徽一个月的张华,终于治愈,走出了隔离病房。接下来,他将在桐城隔离观察14天。

(文中张华为化名)


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  游 仪  2020-02-25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5196818/5097857?from=timeline

 


  • 04.30
  • 04.30
  • 04.30
  • 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