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东校区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天文学系的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为推动天文学领域的持续进步与创新提供新思路、新方案。会议邀请了众多学术界与管理界的重要嘉宾,与会领导和专家共同为学科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伊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常进院士发表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天文学系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的卓越成绩,并强调未来发展的两个核心方向:一是进一步加强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与人才培养,尤其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青年科研人才;二是聚焦墨子巡天望远镜的科学产出,围绕这一重大科研装置,推动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常进表示,墨子巡天望远镜不仅是中国天文学的重要观测设备,也是实现国际一流学术成果的关键平台。他鼓励天文学系积极探索新科学领域,围绕墨子巡天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深化研究,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作出突破性贡献。
随后,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天文力学处章骏平处长发表讲话。他高度评价天文学系近年来在学科建设、重大科学工程参与及人才梯队培养方面的显著进展,并指出天文学系应继续立足国内需求,瞄准国际前沿,深化跨机构、跨领域的合作,为我国天文学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天文学系执行主任赵文教授作专题报告,全面回顾了天文学系的历史进程与发展现状,系统梳理了近年来的研究亮点和重要成果。随后,天文学系的多位教授围绕天文学系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专题报告,包括高能天体物理与时域天文、星系与黑洞演化、宇宙起源与演化、系外行星研究、量子增强干涉望远镜等领域,展示了各自团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规划,充分体现了天文学系在前沿科学研究中的综合实力与学科深度。
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等多家单位签署了墨子巡天望远镜与慕天望远镜、交通大学光谱望远镜、“天关”卫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空间多波段变源监视器、丽江2.4米望远镜等科学设备的合作协议,标志着学科发展迈入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的新阶段。
随后的专家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围绕天文学系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如何推动墨子巡天望远镜的科学产出展开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专家们从技术研发、数据处理、国际合作及重大科学问题等多个方面,针对如何利用墨子巡天望远镜大视场、多波段优势,推动在黑洞潮汐瓦解事件、超新星爆发、伽马射线暴和快速射电暴、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等时域天文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探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最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学部副主任倪培根做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将持续支持基础研究和创新发展,特别是将加强在天文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科研装置建设上的支持,并鼓励年轻人积极投身相关研究领域,希望天文学系以墨子巡天望远镜为核心,开拓新领域,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与会者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不仅明确了天文学系的战略规划和科研重点,还为天文学领域的跨机构合作和人才梯队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未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将继续依托墨子巡天望远镜等重大科学装置,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和创新突破,向世界一流学科目标不断迈进,为推动中国天文学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常进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主任陈仙辉院士、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顾逸东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研究所崔向群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景益鹏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史生才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曹臻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倪培根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天文科学处何成处长、中国科学院前沿局天文力学处章骏平处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兴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傅尧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赵长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刘继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台长陈雪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宫雪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台长王娜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和发展规划处的相关领导。此外,与会的还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广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宁波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的七十余位专家领导。
(天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