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24年11月14日
粲夸克发现50周年科普报告会在中国科大成功举办

11月10日,“粲夸克发现50周年科普报告会”在中国科大物质科研楼成功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粒子物理学界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回顾了粲夸克发现的历史意义,探讨了其在粒子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及未来研究前景。安徽省科协、我校物理学院、科大附中、合肥一中、安徽省院士专家联合会,以及超级陶粲装置项目的主要领导和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五十年前,1974年11月11日,丁肇中和Burton Richter分别带领研究团队发现了J/ψ粒子,证实了第四种夸克——粲夸克的存在。这一震撼世界的发现改变了科学界对亚原子结构的理解,开启了利用对撞机探寻基本粒子的新时代,为后续粒子发现奠定了基础,被誉为“粒子物理学的十一月革命”。丁肇中和Burton Richter因此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此次科普活动旨在纪念这一粒子物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多位粒子物理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中国科大师生、中学生及社会各界的科普爱好者齐聚一堂,回顾粲夸克的发现历程,探讨其在粒子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展望未来研究的广阔前景。

报告第一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郑阳恒教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一飞教授致开幕辞,他回顾了粲夸克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其科学意义,介绍了我校在推动粒子物理学研究方面的积极努力和贡献,尤其是在“超级陶粲装置”项目上的投入。邹冰松院士从卢瑟福打靶实验展开介绍J/ψ发现前亚原子结构的研究,及J/ψ的发现对粒子物理的促进,向听众展开了100年来粒子物理理论和实验相互促进的历史画卷。赵政国院士介绍了丁肇中先生发现J/ψ粒子的实验,并回顾历史上每一次的重大发现与探测技术发展的紧密关联,最后回顾了和丁先生的几次相遇并强调丁先生对科学的执着、敏锐、严谨和实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报告的第二部分由中国科大彭新华教授主持,包括四个科普报告。郭奉坤教授的“J/ψ和它的伙伴们”报告生动诠释了J/ψ粒子家族,并介绍了粒子物理的世纪难题——夸克禁闭及攻克方向。庄鹏飞教授的报告“J/ψ,探测夸克物质的一杆冒烟的枪”则带领观众了解物质的第四种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这一温度高达4万亿度物质形态在重离子碰撞中的产生和探测,而J/ψ正是这一物质形态的灵敏温度计。房双世教授以电荷-宇称对称性破缺与反物质消失之谜”为主题,从屈原的《天问》开启人类对宇宙万物的思考,并从物理与艺术角度展现对称给予万物和谐之美,而不对称造就宇宙缤纷之实的深入思考。最后,彭海平教授介绍了粲物理研究的全新引擎——超级陶粲装置,展示了粒子物理实验作为全球科学这一重要特点,并从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发展脉络讲起,直到由中国提出的新一代大科学装置——超级陶粲装置,其未来粲物理研究中的应用潜力,以及我国在高能物理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科研前沿。随报告嘉宾与参会听众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与问答,现场气氛热烈。本次科普报告会在多个在线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受到广泛关注,在线观看人数达到3万人次以上。

此次报告开场回顾了中国科大与丁肇中的渊源,丁先生多次访问科大并于1982年担任中国科大荣誉教授,和科大有着密切且长久的合作关系。活动中,物理学院《天工开物》宣传视频正式发布。

本次科普报告活动,不仅加深了与会者对粒子物理学,特别是粲夸克物理的理解,还激发了青年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激励更多年轻学子投身科学。该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粒子科学与技术中心和科学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安徽省院士专家联合会协办,得到了赵忠尧核与粒子物理科技攻关突击队和彭桓武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突击队的大力支持。此次活动在FIND论坛框架下进行,该论坛在2022年由中国科大粒子科学与技术中心、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起,旨在面向前沿科学问题,构建一线科学家直接参与的科学交流与科学普及平台,推广多学科交叉,促进科学与人文艺术交融,助力科学普及与科学素养提升。当前,FIND论坛已成功举办近十场活动。

(近代物理系)


  • 11.16
  • 11.16
  • 11.16
  •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