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24年05月27日
张举勇团队获2024年CSIAM应用数学落地成果认证

5月25日,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hina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以下简称CSIAM)第四届数学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并在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年(第四届)CSIAM应用数学落地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图形计算与感知交互”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的卢深视科技有限公司的张举勇、刘利刚、郭玉东、户磊、朱海涛共同完成的“面向大规模产业应用的三维人脸识别关键技术与设备”项目获得应用数学落地成果认证。CSIAM应用数学落地成果评选认证活动旨在鼓励更多的科研项目成果转化落地,促进应用数学及相关工业发展。落地成果需经过资格审查,学术、产业、管理三个领域专家组评选,学会常务理事会投票等流程而最终获得认证。其中,2024年CSIAM应用数学落地成果认证仅有四个项目获得认证。

高可信高精度识别、低成本可大规模应用的生物特征识别在国家公共安全、社会公共服务、金融支付安全等多个国家重要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现有二维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都无法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基于人脸的高精度三维几何信息进行识别有望突破上述已有生物特征识别的各种实际应用限制,但三维人脸识别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也面临诸多挑战,如采集与处理三维人脸数据设备的成本、人脸的实时高精度三维重建与处理、二维图像与三维几何的多模态融合等。

针对上述挑战,张举勇教授团队在结构光深度感知、三维人脸建模、三维人脸识别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算法研究、工程化集成开发、技术成果产品化、多种场景的产业化应用,实现了三维人脸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应用。相关研发成果共获授权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4项,在包括IEEE TPAMI、ACM TOG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6篇,参与制订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多项。项目成果应用于多地公安,港珠澳大桥,广州/深圳/佛山地铁、微信支付设备、小米和TCL智能门锁。该项目提升了我国结构光深度相机从基础光电器件到应用算法的全栈软硬件技术水平,推动了我国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近年来,张举勇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围绕三维智能感知、建模、分析与生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在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高保真多模态三维数字人方面进行了研究成果产业化应用。其中,研究团队基于可微渲染表示、扩散生成模型研制的低成本、高效率、超写实三维数字孪生系统,突破了现有实景三维重建过程中“采集成本高、建模复杂、保真度低”等关键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数字人新闻播报与智能前台等,并将在数智教师、实景三维中国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应用推广。


(数学科学学院)

  • 06.12
  • 06.12
  • 06.12
  • 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