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23年08月31日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 重点设备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通过工艺测试

8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担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点设备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顺利通过了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组织的工艺测试。根据工程指挥部“边建设、边运行、边产出”的部署要求,该设备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并进入试观测,已稳定产出科学观测数据,正在开展空间物理科学研究,争取早日产出重要成果。

图1 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工艺测试专家和建设团队人员

图2 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工艺测试会

图3 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工艺测试现场

本次工艺测试在海南儋州台站召开,由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晋滨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杨为进副局长出席并讲话,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重大设施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大等领导专家参加测试工作。通过听取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建设情况和单位内部测试情况汇报、开展认真细致的现场测试,专家组讨论形成了工艺测试总结报告,认为该设备满足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初步设计要求,具备长期稳定运行的科学运行能力,一致同意通过工艺测试。同时,与会领导专家也为该设备后续更好运行、早出成果提供了宝贵建议。

图4 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方舱

图5 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望远镜阵列

图6 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激光发射系统

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是“子午工程二期”中五台重点监测设备之一,也是海南(低纬)分系统中唯一的中高层大气探测主光学设备,于2019年启动建设,建设周期4年。在工程指挥部的大力领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薛向辉团队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台具有全季节观测能力的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系统,其技术综合性、探测口径、探测高度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首次形成了30-1000km高度中性大气多参数的准无缝隙垂直覆盖。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高精尖科学装置,该设备研制工作促进了多团队的交叉合作,牵引带动了多项国产核心器件的研发进展,培养了一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体现了中国科大以多学科交叉为驱动的科技创新模式。

子午工程由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创新性地提出,是我国空间天气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作为项目法人单位,来自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地震局、自然资源部等8个部委的15家单位参与建设。子午一期工程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2年建成,形成沿东经120°、北纬30°布局的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子午二期工程于2019年开工建设,在一期基础上新增16个台站,形成沿东经100°、120°、北纬40°、30°“井”字型布局的31个台站、近300台(套)监测设备组成的空间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一链、三网、四聚焦”架构,将首次从地面实现对日地空间环境全圈层、多要素综合的立体式探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子午一期和二期【工程】的重要参研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支在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年轻科研人才团队,多项成果发表于ACP、GRL等国际顶尖期刊。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科研部)

  • 08.27
  • 08.26
  • 08.26
  •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