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23年06月02日
让思政课堂“声临其境”——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纪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钱斌教授在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践行“大思政课”理念,持续开展“让思政课堂‘声临其境’”为主题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活动,广泛调动育人主体,发掘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钱斌围绕“大学生讲思政课”,组织研究生“小老师”团队,收集整理丰富的图文和影像史料,灵活运用声音艺术,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学院研究生焦怡、刘经传、田开元、马红伟等同学作为“小老师”团队成员,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辛亥革命”章节的教学活动,切实体会到了思政课堂上声音艺术的妙用和魅力。

声临其境,增强思政课堂的沉浸感

灵活运用声音,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使思政课堂更有感染力。“小老师”们时而提高音量,时而降低语速,适时变换节奏,营造出迥然不同的课堂氛围。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辛亥革命以其惊心动魄的时代伟力,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成为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这是“小老师”刘经传在课堂教学中的声音,抑扬顿挫,激情满怀,让学生沉浸式感受辛亥革命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伟大意义。

“因寡不敌众,秋瑾不幸被捕,在绍兴轩亭口慷慨就义。就义前,她挥笔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沉痛诗句。”这是“小老师”田开元在讲述秋瑾为革命牺牲的故事,沉郁低缓,饱含深情,让学生体会到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

音乐、音效也是增强思政课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在讲述武昌起义时,“小老师”们播放了一段激动人心的音乐,并巧妙穿插了历史环境中的马声、枪声和人声。陈佳颖同学深情表示:“这段音乐让整个课堂的气氛都活跃起来了。我虽然坐在教室里,但随着音乐的响起,我仿佛又置身于革命军攻破总督府的那场夜战之中。这一刻我才能深切体会到武昌起义的重要性,它不单单是课本上的一个历史知识点,还成为让我‘亲身经历’的一场重大起义。”

声震课堂,学生做思政课堂的小主人

灵活运用声音艺术,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思政课堂更有吸引力。“小老师”们精心设计,学生可以在座位上“听”,还可以站起来“说”,产生了“师生共振”的效果。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在这场革命中接受洗礼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道路。……”课堂上播放着“小老师”沈小萌在安徽省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专业指导下录制的一段配音,娓娓道来,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这是“小老师”马红伟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五个必须”进行讲解,深入浅出,使学生增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和“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的自信与决心。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集体诵读部分,声音洪亮有力,响彻整个教室,师生们久久沉浸在浓浓的爱国氛围中。

这场“听”与“读”的思政教学实践,实现了让学生在“学、思、践、悟”的过程中,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由理论学习转向实践体悟,厚植爱国情怀的大目标。

声声入耳,在文化作品中感悟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们:“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

课前,“小老师”们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查阅辛亥革命相关史料,深入了解其背景、过程和意义,创作了一批教学素材。针对不同材料,采取多样化的声音艺术设计,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小老师”团队将1905年的年度汉字设定为“民”,由焦怡撰写解说词并将其录制成音频。课堂上,通过播放音频,使学生了解了《民报》的创刊过程和“三民主义”的由来,深刻理解了这面引导辛亥革命的理论旗帜的革命性及其历史局限性。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学生反映良好。

“小老师”们还根据教学内容创作了一些文艺作品。例如,微小说《三兄弟》,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民族”“民权”“民生”三个兄弟。他们根据情节设计,展开了一番争论。最后,“民族”说:“我们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迎接新的世界!”“民权”说:“我们要创立民国,建立新的制度。”“民生”说:“我们还要平均地权,让国家富强起来。”三兄弟齐声道:“好,让我们带领大军去拿下清政府!”。生动的对话加上富有趣味性的角色扮演,深刻揭示了三民主义本质。班上曹若瑄同学表示:“我只要读了一遍,就记住了。”

“小老师”们的表现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不少同学反映,声音艺术教学与以往课堂形式大不相同,能够帮助自己详细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更好铭记孙中山先生“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的嘱托,希望老师多开展此类“大思政课”活动。

钱斌表示,培养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主动思考研究现实问题的新时代思政课“小教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有利于引导广大学生热爱思政课、学好思政课,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强国有我”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8.27
  • 08.26
  • 08.26
  •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