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22年05月20日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理实交融”马理学科系列讲座 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作专题报告

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17”讲话)发表六周年,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5月17日晚,中国科大“理实交融”马理学科系列讲座“第一讲”于东区教学行政楼708会议室开讲。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应邀线上作题为“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立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及校内外听众100余人在现场和线上聆听了报告。

艾四林教授对中国科大加快建设“全国一流马院”、开办“理实交融”马理学科系列讲座表示赞赏。他首先带领大家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和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殷切期待。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勇担使命,主动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和评价体系,积极参与解决继“挨打”“挨饿”后的“挨骂”问题,用具有说服力的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以具有感染力的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积极阐释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优越性。

艾四林教授认为,讲清“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理,也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规避西方话语陷阱的应有之义。由此,他立足全球视阈与大历史观,放眼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宏阔视野,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关学术前沿展开了深刻的学理阐释。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提出,源自“理性自觉”基础上的“道路自信”,充分展现了百年大党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雄心壮志,展示了强国担当与大国风范。

随后,艾四林教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探索和生动实践,回答了时代重大课题,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西方对现代文明的“垄断”,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类情怀与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条正路,中国逐步转向独立探索的“自主现代化”道路,这主要基于党和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条好路,其优越性凸显于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对比,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条可选之路,诞生于“一球两制”的大背景下,蕴含的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充分体现了尊重、包容与开放的世界眼光与人类情怀。

在交流互动环节,艾四林勉励在座师生要更加自觉地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话语体系建构起来,把故事讲好,使其更具吸引力,更有感召力,从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价值和意义。

整场报告紧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前沿问题,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重大理论关切,融通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宏大立意、丰富蕴含与深远影响,展现了报告人深厚的学术功底。在座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以更加积极奋进的姿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与宣传工作之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14
  • 03.13
  • 03.13
  • 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