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21年12月21日
百年百项考古大发现之贾湖遗址登上央视《中国考古大会》

古老的历史与年轻的血液碰撞,唤醒中华文化血脉中的自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运用好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时一年打造的首档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在CCTV1播出,让考古发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11月27日晚8点,我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博士生导师张居中教授主要负责发掘的贾湖遗址在节目中精彩亮相。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是我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前期遗址,也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从1983年至今,先后进行了8次发掘,共揭露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其中骨笛、栽培稻、家畜、契刻符号、酒残留物、成组龟甲的发现,在我国音乐起源、农业起源、家畜起源、文字起源、酿酒起源、原始崇拜以及卜筮文化起源等方面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节目中,主持人与张居中教授等考古专家团一起,通过一个个体验式任务,带领大家多维度的解读了贾湖文化的基因密码。贾湖遗址中,通过观察“浅地穴”式的房屋基址和墓葬的大小,研究者们可以判断出八九千年前人类定居聚落已经达到了较大的规模;通过“浮选法”的实验,发现炭化稻米、鱼的牙齿等遗存,可以反映出贾湖先民已经拥有非常健康的膳食结构,且拥有稳定的农业生产;通过寄生虫实验对狗的粪便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出在八九千年前狗已经被贾湖先民驯化;通过对出土陶器上附着物的研究,可以证明在九千年前,贾湖人已经掌握了酿酒的方法。

与丰富的物质生活相衬的,是贾湖先民的精神之乐。贾湖遗址陆续出土了两孔、五孔、六孔、七孔、八孔骨笛30余支,其中6孔、7孔和8孔骨笛可吹奏完备的五声至七声音阶,打破了先秦只有五声音阶的传统认识,并反映出我国史前音乐文明的高度发达,更一举将世界音乐史推进至九千年前。由此可见,贾湖文化的创造者不仅是优秀的猎人、渔夫和工匠,中国最早的农民,而且还是优秀的音乐家,是当时东亚地区的优秀代表。贾湖文化的发现,再现了淮河上游八、九千年前的辉煌,与同时期西亚两河流域的远古文化相映生辉,为研究当时社会的经济、技术、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长期以来,我校以张居中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贾湖遗址出土材料的分析与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在Nature、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PNAS、Antiquity以及《考古》《第四纪研究》《人类学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论著2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性项目1项、科技部“973”计划项目等项目10余项,有十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以贾湖遗址出土材料作为学位论文选题,贾湖遗址更被评为20世纪“全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和“中国考古百年百项考古大发现”。

在2001年和2013年,我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研究生也曾有幸去参加贾湖遗址第七、八次发掘,直观地感受了贾湖文化的震撼后,也更理解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发掘中的艰辛不易。我辈考古工作者,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 03.15
  • 03.15
  • 03.15
  • 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