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20年11月02日
理工医跨界融合协同攻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聚焦肝胆胰肿瘤早期诊断
中国科大附一院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肝胆胰肿瘤单细胞精准捕获及高分辨单分子分析”

秉持“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理念的科大新医学实践迎来又一新突破。由中国科大附一院执行院长、肝胆外科专家刘连新教授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肝胆胰肿瘤单细胞精准捕获及高分辨单分子分析”日前获批,近日,项目启动会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召开。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车子璠主管、王东洋主管,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孔明辉处长,中国科大科研部副部长王峰,中国科大附一院副院长刘新峰、科研处负责同志、课题组骨干成员参加会议。

项目论证专家组组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担任,中国科大杜江峰院士、上海仁济医院刘颖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黄和教授、南京鼓楼医院孙倍成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桦教授、中国科大田长麟教授担任项目论证专家组成员。

原发性肝脏、胆道和胰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居高不下。如何提高肝胆胰肿瘤的诊疗和研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近年来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由于肝胆胰肿瘤的发生原因及侵袭转移过程涉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和多体相互作用,其复杂性使得现有技术难以做到早期准确诊断,患者预后和耐药问题更是几十年来国内外团队无法攻克的难题。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更为医学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立足中国科大、中科院相关研究所理工技术优势与中国科大附一院的临床优势,“肝胆胰肿瘤单细胞精准捕获及高分辨单分子分析”重点专项旨在通过医学、化学、物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依托多个国家及省部院级研究平台,基于临床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需求,发展原创性诊断和治疗技术,重点探索新材料及其在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分离富集技术方面的应用,利用高分辨临床磁共振技术进行单细胞磁共振探测与成像及活细胞膜上单个药物受体动态结构测量,一方面使肿瘤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得到早期准确诊断;同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疾病信息,判断肿瘤病因,为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可能,从而在出现耐药及复发转移前得到有效临床处置,提高肝胆胰肿瘤临床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项目由四个课题组成,分别是由刘连新教授负责的“高分辨临床磁共振检测及成像技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王树涛研究员负责的“痕量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富集材料与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榕京教授负责的“单细胞磁共振探测与成像”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明研究员负责的“测量活细胞膜上单个药物受体动态结构”。

项目研发的CTCs分离富集材料具有捕获效率高、可规模化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将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极大优势。该项目计划经过5年的研发及实验室测试、临床研究,为肝胆胰及更多肿瘤患者诊疗方案制订及术后治疗持续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我国将在该产品及技术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显示度高。

启动会上,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车子璠主管强调,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是以国家重大科学问题为牵引,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建立科学研究和成果应用新体系,期盼各课题组能够按目标完成,取得突出成果。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孔明辉处长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要意义,对中国科大及附一院近两年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显著进步给以充分肯定。

中国科大科研部副部长王峰表示,该项目是附一院首个获批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理工医交叉融合,契合科大新医学精神,学校和医院都高度重视。学校将全方位给予支持,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

变革性技术是指通过科学或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对传统技术、工艺、产品进行另辟蹊径的革新,产生重塑行业乃至全球经济的颠覆性进步。

该重点专项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领域,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解决重大共性科学问题为导向,围绕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前沿交叉基础研究进行战略部署,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项目负责人刘连新作汇报

▲“痕量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富集材料与技术”课题组孟靖昕研究员作汇报

▲“单细胞磁共振探测与成像”课题组张榕京教授作汇报

▲“测量活细胞膜上单个药物受体动态结构”项目组陆颖研究员作汇报

项目负责人刘连新从项目背景与研究内容、拟解决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任务分解与进度安排、研究团队与研究基础、风险分析与预期成果等六个方面对项目整体情况进行了汇报。四个课题组逐一汇报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以及研究方案等。

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后一致表示,该研发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四个子课题来自理工医不同方向,但研究目标紧紧围绕解决提高早期肿瘤诊断率等临床实际问题,环环相扣、结合紧密,创新性极强。

杜江峰院士强调,项目充分体现了理工医的深度交叉,成像背景干净,长期信号稳定,磁标记和光标记可同时呈现,可能会为新设备、新技术研发提供参考价值,为临床诊疗和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支撑。

卞修武院士对学校和医院获批并启动该项目表示祝贺。他指出,项目挑战性强,前景更值得期待。希望各课题组在保持基本内容、目标不变的情况下,突出重点,充分结合中国科大、附一院和中科院相关研究所的理工技术与临床优势,力求在基础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同时在临床应用上取得新突破。

专家组成员就如何利用“高分辨临床磁共振结合生物内源性功能分子或代谢产物”对肿瘤患者进行精准检测,怎样实现对血液中“痕量循环血肿瘤细胞”的精准捕获,实现“毫米到微米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以达到单细胞到单分子的研究,如何精密测量“活细胞原位状态下的膜蛋白动态行为”应用于临床治疗等重点问题与课题组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属第一医院)

  • 03.14
  • 03.13
  • 03.13
  • 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