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晨报】让月壤能“看”得清楚、“阅”得明白 《阅壤——月壤研究成果艺术展》在中国科大开幕
本报讯 当科学遇见艺术,究竟会擦出怎样的奇妙火花?4月17日下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代艺术中心,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策展,联合中央美术学院研创的《阅壤——月壤科研成果主题艺术展》正式开幕,本次展览分为“月壤科研成果科技艺术作品”板块、“人类探月文献与美育体验”板块、“万人赏月互动计划影像”三个部分,展现了艺术与科学在月壤研究领域的最新跨界协作成果。
刚进展厅,一杆并不平衡的“月秤”相当惹眼,记者注意到,代表月球的左秤被右秤盘里的一片羽毛和一小抔模拟月壤压得高高。“从伽利略假说到登月释放的羽毛,再到人类将采集的月壤带回地球,这就象征着月球成为衡量人类技术进步的秤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阅壤”展览执行团队成员张薇介绍。
横亘在展厅中央,名为《月上映浪》的16个透明手套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听完一番通俗细致的讲解后,来自中国科大科技传播系的焦雨辰将手伸进箱里,拿着里面的花辊,体验着“在月球刻画”的感觉。“自己上手操作后,发现还有些‘艰难’,连简单的拖动滚轴都有些费劲!”了解到如何研究月壤过程的焦雨辰感叹着科研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不易。
除了包含月秤、模拟月壤手套箱等艺术装置作品,该展览会上还有二十余件高清晰度的显微月壤颗粒图像。
记者从展会上了解到,本次《阅壤——月壤研究成果艺术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站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个研究月壤的科学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展现了一批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INTHELAB科学摄影小组联合创作的多形态科技艺术作品,也是《阅壤》计划的第二站。
“这次由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组成的科研团队,对月壤进行了多种技术的显微成像和数据融合,以艺术装置、显微摄影、音视频、文献等多元化方式完成了具有审美感与人文情怀的艺术再创作和展览展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馆长、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履生教授表示,希望未来能借用艺术的思维,使更多的前沿科学内容让大众触手可及,增强传播中情感性与可及性。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汪涛/文 王浩/摄
《江淮晨报》(2023-04-18)
https://newspaper.hf365.com/jhcb/pc/content/202304/18/content_39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