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中国科大教务处处长周丛照收到了一条短信,一位学生在是否选择出国方面遇到了困惑,想预约学校学业导师做指导。
学业导师由中国科大学业指导中心聘请,30多名具有深厚科研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组成的导师队伍。截至目前,这支队伍平均每年进行约2000人次的学业指导,指导的内容涉及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学生学业指导中心,只是中国科大“教学管联动”系统延伸出来的一个增殖产品。而“学工一体化”系统就是“教学管联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学管联动”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教学”和“管理”通过“信息化体系”连接起来,达成科学管理。
助教是“教学管联动”的关键一环,“学工一体化”系统运行的第一步便是课程助教通过教务处建设的助教管理系统,将学生的作业、到课率、平时测验成绩及时录入系统,形成学业数据;第二步,学业数据实现共享,学工部主动抓取数据,并将数据分发到各班主任的信息平台端口;第三步,教务处学业指导中心根据数据情况,及时进行学业指导,就是本文开头的场景。
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的学业管理关口前移。以往,班主任发现学生学业出现问题时,往往已是期末。而对于理工科专业课程来说,都是一环套着一环,等到发现问题时再来补救,可能为时已晚。现今,学生开学第一个月的学业情况,班主任于次月上旬就能及时掌握。
如果说人才培养是一个计算机系统,那么“教学管联动”就相当于其中的“信息总线”,分布在教务和学工部门的分系统就是总线上的分支,而助教就像系统的“传感器”。由此,中国科大本科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坊间有个说法,“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是天敌”,形象地诠释了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务部门严把出口关,学工部门尽力“挽救”。“在中国科大,教务和学工却是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周丛照说,“合作的第一步就是打破信息竖井,让数据在部门间流动起来,再利用数据实现精准指导。”
2014年,中国科大开始构建过程化、精细化管理的“教学管联动”系统。2015年,“教学管联动系统”首先在少年班学院试点。两年下来,5个试点班级到课率提升至近100%,学生日常作业提交率、小测验参与率95%以上。2016年始,“教学管联动”的学业追踪信息系统开始在全校推广,学校本科生整体学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用数据说话,最有信服力。而此前曾经火爆网络的中国科大“隐形资助”的做法,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和追踪的结果,这也是“教学管联动系统”协同育人的一个分支。学工部每月开展基于隐形资助的学生生活预警与援助工作,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全校学生食堂消费情况,生成消费水平预警线,精准关注经济困难学生和消费异常的同学,及时给予思想上和经济上的扶助。
平时食堂打菜的大师傅们特别留意,每天有哪些学生总是来打一些相对比较便宜的菜品和免费汤,工作人员细心地记下了学生打菜的时间点,再将数据反馈给学工部。学工部到学校一卡通中心调取相关数据,了解到是哪些学生,再与班主任核实学生的经济情况。如果真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工部门就会把学生的信息更新到家庭经济困难数据库,并于当月就给学生发放生活补贴,并在此后关注该同学的经济情况及时给予资助。在中国科大,这些都是悄悄进行的。
曾经有个班主任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学生身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盼,一个学生遇到困难对学校来说只是1/7400,对家庭来说则是100%。所以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地工作,因为育人是个良心活儿。”
(本报记者 常河 本报通讯员 刘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