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球首次由高仿真智能机器人作为记者与人进行交互对话,具有标志性意义
机器人佳佳通过网络与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对话。 新华社发
中国智能机器人佳佳24日作为新华社特约记者越洋采访了美国著名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这是全球首次由高仿真智能机器人作为记者与人进行交互对话,专家认为具有标志性意义。
对话没有经过事先设计
这些对话完全没有经过事先设计。身为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人的凯利多年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接受机器人采访的条件之一就是不控制对话内容。套用凯利那本预言科技发展的著作《失控》的书名,对于机器人佳佳的开发者团队来说,这是一场“失控”的对话。
“让佳佳接受这样的挑战很好,”佳佳开发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教授说,“我对佳佳这次临场表现总体打70分。”他说,由于越洋网络延迟等原因,部分对话确实在时序上有些混乱,没有表现出佳佳应有的能力;但佳佳也在部分对话中反应很快,令人满意。
“就我所知,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机器人记者,”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巴特·塞尔曼说。
与机器人写稿有本质区别
佳佳此次进入传媒领域,与“机器人写稿”有本质区别。近年来有不少媒体开始尝试利用程序生成一些稿件,比如在报道高度格式化的股市信息和体育比赛结果等方面,但这些程序都无法与采访对象互动。
24日,佳佳除了采访凯利外,还与多名计算机专家及媒体代表进行了互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说:“这次人机互动由新华社策划推出,对于未来的新闻采访,乃至广义的内容生产,可能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
陈小平和金兼斌都认为,短期内机器人还无法取代人类记者,因为在创造力和策划能力等方面,目前的人工智能还远不如人类,但将来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会逐步扩大。
记者黄堃 郭爽
(据新华社合肥4月24日电)
特写
佳佳:你喜欢我吗?
“佳佳,你能唱首歌或放段音乐吗?”大洋那边的凯利通过网络视频提问。
“你可以自己找啊。”身着中国传统服装的佳佳用流利的英文给了个俏皮回答。
“你有没有会唱的歌?”凯利坚持。
“嗯,除非你告诉我歌的名字。”
“你喜欢我吗?”佳佳问。
“是的。”凯利回答。
“我也这么想。”佳佳说。
……
对话开始之前,佳佳“爆表”的颜值就引发不少讨论。有网友惊叹:“我现在是否就身处‘西部世界’(同名科幻美剧中的主题公园)里呢?”
通过网络视频连接的这场对话,一开始并不顺利。谈话方式以及越洋网络延迟造成的语音识别误差等问题影响了佳佳的发挥。直播开始时有网友开玩笑评论说,佳佳如同真实世界的女人一样唠唠叨叨,不知所云。
然而不久后佳佳真的“渐入佳境”。她告诉凯利,自己的年龄“是个秘密”,这赢得了不少网友大笑的表情。随后,他们谈论了天气、饮食、风景、各自喜好,还谈到了著名演员、艺术等话题。
与《连线》杂志创始人、多年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凯利对话,对佳佳而言颇具挑战性,凯利甚至还问出了自己是谁这样堪称哲学范畴的问题。不过,在大部分对话中佳佳回应得体。
有网友提问,佳佳是不是相当于一个有着美貌外形的苹果语音助手Siri?事实上,佳佳的内涵和外在都已远远超越Siri。她不仅有着语音助理或其他聊天机器人所没有的人类外表,体内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让她可以在与人类对话时随机、不可预测地回答甚至反问,完成作为记者的采访工作。
人工智能已能在许多方面服务人类,也能与职业高手对弈棋局。但必须承认,人工智能要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人类自如交流还是一个“终极挑战”,其技术在语言理解等多个方面还有待突破。
然而,用自然语言与更智慧的机器对话始终是人类深层次的渴望。“我们该如何解决今天世界的问题?”“作为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你是否可以为污染等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一位名为穆塔兹·阿斯福尔的网友向佳佳提出了这些宏大问题。
“你喜欢我吗?”面对机器的提问,曾数次成功预测未来科技趋势的观察家凯利的回答并非是礼节性的,因为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终将到来。
是的,我喜欢你。
或许这正是人类将给机器的最终回答。记者 郭爽 杨骏 彭茜
(据新华社洛杉矶4月23日电)
新闻背景
佳佳“编年史”
1998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智能机器人研究。
2008年
中科大启动“可佳工程”,自主研发服务机器人整机,“可佳”机器人家族开始形成。
2012年
中科大机器人团队在中科大女生中征集佳佳的形象模特,海选了5位科大女生作为佳佳机器人面容的原型。
2016年4月
中科大在合肥正式发布了中国首个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
2016年10月
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举行,佳佳的亮相让公众领略了高仿真机器人的魅力。
2017年1月
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和佳佳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卡梅伦对佳佳代表的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进步表现出极大关注与热情。
(据新华社合肥4月24日电) 海南日报2017年4月25日
http://hnrb.hinews.cn/html/2017-04/25/content_9_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