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大学人

2012年11月08日
[中国科学报]十八大代表胡伟武:一心一意做好“龙芯”产业化
■本报记者 张巧玲
 
做科研出身的胡伟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名企业家。
 
他是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喜欢将自己称为“中国第三代计算机人”。
 
“龙芯中科已建立起自己的产业‘根据地’,并且站稳了脚跟,最终的目标还是想做一个支撑IT产业发展的平台式企业。”胡伟武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龙芯”真正的使命所在,而从纯粹做科研转身为做技术研发,他感觉自己的压力更大了。
 
产业“根据地”初步建立
 
2001年,为打破国际芯片技术的垄断,中科院计算所成立了一支专门开发设计我国自主CPU的课题小组,取名“龙芯”。
 
2010年,由中科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牵头出资,将其改建为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旨在依托“龙芯”十余年的研发技术,将“龙芯”处理器研发成果产业化。
 
“今年是龙芯中科三年转型的关键时期,目前企业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胡伟武介绍说,龙芯中科已建立起现代企业的治理架构,产业链已较流畅地运转起来。
 
目前,龙芯中科已完成32纳米工艺下主频1.5G赫兹的八核CPU芯片研发,“十一五”核高基重大专项支持的“龙芯”研发任务已经完成。同时,三年来,企业每年的销售额都以接近100%的速度增长,今年销售额有望达到1亿元。
 
在芯片市场上,国家安全相关的领域开始全面使用“龙芯”CPU。另一方面,龙芯中科在与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相关的嵌入式CPU领域进行了积极的商业化拓展,研发出大量嵌入式CPU产品并获得市场认可。
 
“如同当年红军进入陕北,我们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胡伟武表示,目前,龙芯中科在国家安全领域和嵌入式领域的产业拓展已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前后,龙芯中科有望实现5亿到10亿元的年销售额。
 
做IT产业的平台式企业
 
对胡伟武来说,龙芯中科的最主要目标是成为支撑整个IT产业发展的平台式企业。
 
未来,龙芯中科有两个使命:一个是成为面向包括国家安全在内的特定行业的CPU企业;另一个则是完善产业生态,形成产业集聚,成为支撑IT产业发展的平台式企业。
 
目前,第一个使命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第二种情况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探索才能拿出答案。
 
胡伟武坦言,产业生态的完善难度很大,需要将下游的整机厂商、软件厂商、系统厂商等都形成集聚,这需要时间。不过,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到今年年底,一些信息化试点将铺开,龙芯中科会形成局部的产业集聚。
 
胡伟武认为,目前IT产业已走向成熟期,技术上已达到物理的极限,IT产业更需要在商业模式上进行突破,这对中国自主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发展都是难得的机遇。
 
“IT产业正从单极垄断走向多极化局面,我们也要形成一极。”胡伟武希望,龙芯中科能在“十三五”期间,在“平台式”发展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争取在2020年左右成为平台型企业,达到50亿到100亿元的年销售额。
 
中国第三代计算机人
 
胡伟武将自己定义为中国第三代计算机人。
 
他说,第一代计算机人,如夏培肃院士等为“两弹一星”做计算机的科学家,他们拥有完全的自主技术,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没能做到市场化。
 
第二代计算机人如联想的柳传志,他们在市场化中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
 
“第三代计算机人要在市场条件下,实现自主化。”胡伟武说。
 
他表示,“十二五”期间,龙芯中科不会考虑上市问题,“龙芯中科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矛盾,就是如何将技术与市场很好地结合起来”。
 
尽管胡伟武在企业中依然负责技术研发,但与以前纯粹做科研相比,现在的压力更大。企业的研发工作要面向市场,消费者成了“评审专家”,这对研发水平的要求更高。
 
胡伟武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心一意把企业做好,真正完成‘龙芯’的使命”。
 
《中国科学报》 (2012-11-08 A1 要闻)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11/265522.shtm
  • 03.27
  • 03.27
  • 03.27
  • 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