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党建文化

2019年05月17日
“科学、西学与儒学——纪念《崇祯历书》开编39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428日至5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科学、西学与儒学——纪念《崇祯历书》开编39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召开。这是学术界首次纪念《崇祯历书》编纂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33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家以明末编译的、引介欧洲数理天文学的著作《崇祯历书》为中心,围绕明清时期科学、儒学与西学的关系,聚焦徐光启、黄宗羲、游艺等一大批明清学者,共话人文与科学等话题。

会议分为开幕式、新书发布、学术报告及闭幕式四个环节。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喜胜教授首先致辞,对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科大的历史与成就,以及目前筹划发展以“科”字带头的特色人文学科的情况,希望大家共同支持科大新文科的建设。随后,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屠兢教授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以及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一流学科建设的情况进行了细致介绍,并表示非常欢迎各位学者的莅临,在学校努力建设新文科之际,希望各位学者能够建言献策,帮助科大人文学科的发展。接着,国际科技史联盟秘书长詹嘉玲(Catherine Jami)教授作了发言,她认为本次会议十分重要,并肯定了科大天文学史团队在《崇祯历书》研究中以及在明清科技史、中西科学交流史研究中的突出贡献,是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研究的重镇。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主席张西平教授指出,本次会议的最大特点是在科学史界第一次将科学、西学与儒学结合在一起,在一种文化脉络中来理解科技史,视域非常广阔。国际科技史联盟前任主席刘钝教授认为,此次会议在当今世界背景下,具有以史为鉴的特殊意义。开幕式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执行主任石云里主持。

新书发布环节发布了大象出版社出版的《梵蒂冈图书馆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第二辑),该书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整理类项目“罗马梵蒂冈所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收集与整理”的研究成果,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此前已经出版了第一辑共44册,收录了170部天主教类文献。第二辑共22册,辑录了西方科技类文献53种之多,内容非常丰富。这是学术界首次在明清传教士文献出版中将科学典籍作为中心。在该环节,丛书主编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任大援教授对我校召开此次会议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丛书的出版始末与甘苦。大象出版社张前进总编介绍了大象出版社的概况以及此次丛书出版的编辑。梵蒂冈图书馆东方部负责人余东女士介绍了梵蒂冈图书馆与东方部的情况。另外,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褚龙飞副教授还介绍了此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在国内外近20部《崇祯历书》残本基础上编纂整理而成的《〈崇祯历书〉合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高哲峰编辑介绍了科大出版社在该书出版过程中的相关情况。

学术报告环节共分为9个专题。第一个专题的报告分别讨论了《崇祯历书》的前人研究与展望、徐光启会通口号在明清时期的影响、西学典籍在明末清初的地位与影响以及《崇祯历书》与儒家历学理想的实现。第二与第三个专题报告集就《崇祯历书》中知识来源、价值、底本、翻译以及其中天文计算方法等多方面展开讨论。第四个专题是有关儒学与科学关系的讨论,学者就明清时期数学和天文学等科学知识与西学和儒学之间的互动等问题交换了看法。第五个专题以东亚为视角,交流了17世纪宇宙论在中国与日本的传播,西方天文学在古代朝鲜王朝时期的形象变迁以及《坤舆格致》在中国的介绍与传播等问题。第六个专题以古代典籍与科技仪器为中心,探讨了梵蒂冈图书馆早期中国收藏及历史背景,梵蒂冈图书馆所藏《天象不均齐考古经籍解》以及北京古观象台天文仪器被劫与归还历史。第七专题以西学典籍翻译问题为对象,探讨了傅泛济《寰有诠》第一卷与罗明坚对《大学》的翻译,以及培根科学哲学在晚清的译介与传播。第八专题以清早期天文学数学的发展为主题,讨论了传教士文献中关于传教士反对者吴明烜与杨光先在1666-1669年之间复杂关系的记载,康熙时代洪若带领的法国“国王数学家”们的科学活动,以及梅文幂著作《星图》。最后一个专题从西方器物与书籍传播的角度,介绍了欧洲望远镜在明代中国社会的早期传播和《泰西水法》编译出版的详情。此次会议报告论题广泛,与会学者认真听取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互动积极,现场气氛热烈。

在最后的闭幕式环节,刘钝教授对与会学者的报告进行了总结。他对每位学者的报告均指出了主要观点并进行了中肯点评。石云里教授也作了总结发言,表达了对与会学者的感谢,希望未来大家能够为我校新文科的建设、科技史与科技考古双一流学科建设献计献策,一如既往地支持科大发展。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 08.04
  • 08.01
  • 07.29
  •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