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核学院“核”您面对面系列交流会继续在西区科技实验楼1617会议室举行。本次交流会邀请到的嘉宾是“中科院人才计划”获得者、核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徐榭教授。徐教授在丁翠平老师和刘祖平老师的陪同下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学习工作经历,交流了他旅美人生的众多感悟。
徐榭教授1988年赴美,在美国学习工作二十六年,对于中西方的文化教育差异、风土人情和科研模式都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他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厚的学术素养、多彩的人生体验、独特的人生思考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的感受和启示。
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为什么选择科研之路,科研需要什么素质”时,徐教授从自己的中学时代谈起,他很早便培养了极为广泛的兴趣爱好,热爱文体活动、书法绘画等。在家庭的影响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选择了物理这条道路。大学期间他充分利用了学校资源,阅读了大量与科学相关的书籍,包括英文原著,因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学习多靠自主,课堂里能学到的知识极其有限,一个人的学识更多的是自我求知和在课堂外的环境中获得的。
对于他的科研工作,徐教授总结了三点:首先兴趣非常重要,科研要有好奇心,科研工作者得学会培养好奇心;其次,要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迅速分析是科研工作者要着重训练的能力;最后是要有像诺贝尔奖获得者Bethe教授讲的具有“unfair advantage”,也就是要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以及缺点),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
谈及工作,徐教授提到:科研必须要敢于创新和在世界上领先。什么是世界领先?世界领先就是别人跟着你的科研方向做。在这个目标的驱使下,他的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将蒙特卡罗算法与三维人体模型结合,随后又率先引入动态模型;正是好奇心的驱使,使得他能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深入,与不同人群的合作,便不断的会有新思路的涌入,也就获得了持续的科研热情。他的体会就是“走上了科研的路便停不下来了,因为感兴趣的东西太多了”。针对许多同学关心的“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他认为一个学科不应该过于人为的狭隘,同学们要学会思考,多学习本专业之外的知识, 比如信息科学和纳米材料等,对于核科学技术专业的同学今后的发展会很大的帮助。
交流会的最后,同学们积极提问,徐教授充满热情地一一解答,氛围轻松活跃,相信每个人都有着不少的收获与感悟。
(核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