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24年12月23日
【安徽日报】分布式光量子计算走出实验室

今年10月2日,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引发关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合肥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并演示了分布式的多伊奇—乔萨算法及量子相位估计算法。

如何实现“超级量子算力”,除了在一台量子计算机上实现越来越多的量子比特,利用量子通信实现量子计算机的远程分布式互联是另一种思路。朝着实用化量子计算的道路上,这两种思路的实现都困难重重。

之前的非局域量子门运算只能在数十米距离中实现,无法满足在大尺度量子网络中整合算力资源的需求。在本次实验中,团队在中国科大的东校区和合肥市大蜀山东侧,直线距离为7公里的地方设置了两个量子节点,实验结果表明,两个节点的光子之间完成了两比特非局域量子门操作,其中受控非门的保真度达88.7%。这一实验,让实用化量子计算从实验室走向户外。

12月11日,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调试实验线路。

12月11日,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存储晶体。

12月11日,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进行量子实验。

12月11日,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进行量子实验的光源线路。

12月11日,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进行实验的量子存储器。

12月11日,在中国联通量子实验机房,科研团队调试实验线路。

原文链接:https://app.ahnews.com.cn/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29/1322892.html?isShare=true




  • 12.23
  • 12.23
  • 12.23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