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佟欣雨
云智能刺绣机、数字人隔空互动、XR虚拟背景直播……
5月25日至30日,2023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行。围绕“开放合作·共享未来”年度主题,一批前沿技术、尖端产品纷纷展出,一扇展示我国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的大门向世界敞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5月25日,习主席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透过会场随处可见的前沿科技创新成果,我们切实感受到“未来”正逐步从想象变为现实。
与钱学森先生视频“对话”
未来科技:虚实融合万物互联
“大家好,好久不见了。1990年,我曾将虚拟现实翻译成‘灵境’。今天,元宇宙概念兴起,我觉得‘灵境’较之‘元宇宙’表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深远,也更有中国味……很高兴以‘灵境’中人的形式与大家交流。”
当这段视频在大屏幕上播出时,台下参会者不约而同拿出手机,记录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视频中的老者,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坐在一排书架前微笑着与观众打招呼,阐释了对“灵境”一词的理解。
5月27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互联网3.0: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上,“钱学森数字人”正式发布,科研团队在数字空间内生动还原了钱学森的音容笑貌。
早在1990年,钱学森就关注到虚拟现实(VR)技术,并给出译名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研发“合成现实”数字复原人技术,仅参照几张泛黄的老照片,就能在数字空间复原逝者的形象。
“钱老当年关于‘灵境’的很多想法,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张卫明说,经过约半年的探索,团队从外形、声音、动作、神态等全方位实现复原。“这次复原我们取得了相关单位的许可,钱老的儿子钱永刚教授也给予高度认可。”
互联网3.0是融合多种技术,并将多种场景融为一体的新型数字生态系统。在论坛发言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魏然表示,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加速互联网从2.0向3.0的迭代演进。
论坛现场,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北京市互联网3.0创新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XR交互终端、内容制作工具平台等是互联网3.0产业的研究热点,数字人、数字藏品等新兴应用快速发展落地,创新主体纷纷开展应用落地探索。
离开论坛会场,记者步行前往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展区,切身感受到“灵境”正逐渐变为现实。
参观者坐在椅子上,四周环绕着数字人3D建模仪。1分钟之后,就会在屏幕上看到一个“数字人”,与真人相差无几。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机器基于结构光3D技术,能快速完成人体头部三维模型的建模工作,帮助更多用户创建个性化数字形象,为元宇宙、VR、3D影视、游戏等领域批量创造“毛孔级”还原度的虚拟数字人。
本届中关村论坛还在元宇宙空间搭建了一座“外太空基地”,可让无法到达现场的参会者实现云端参会。观众可制作专属自己的元宇宙虚拟形象,体验元宇宙会场内的各类交互功能。
白皮书指出,互联网3.0根据虚实融合程度,可分为初具沉浸式体验的初级阶段、虚拟现实体验模糊的过渡阶段、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完全融合的成熟阶段。当前,互联网3.0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可读、可写、可拥有的互联网3.0新时代。”魏然说。
机器人担任“志愿者”
未来生活:智慧体验人人共享
走进展示中心大厅,两名机器人“迎宾员”使用多种语言为观众导览路线并提供咨询服务;在咨询台,手语机器人为听障人士提供手语服务;科博会现场,机器人“小科”为观众耐心讲解展品……在中关村论坛现场,随处可见穿梭忙碌的机器人“志愿者”。
科博会上,来自各个领域的高精尖机器人竞相“炫技”,展示着科技创新在各行各业落地开花的丰硕成果。
在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展区,一台一人多高的巨型机械臂前围满了参观群众。在工作人员精准操作下,机械臂轻巧地一点一点剥落一枚生鹌鹑蛋外壳,内膜完好无损,里面的蛋液丝毫没有流出。这是一家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自2021年起已与多家医院开展临床合作。
一大批多场景、高水平的科技产品亮相,勾勒出科技塑造美好生活的崭新面貌。企业负责人胡慧慧感慨道:“高端医疗产品出现中国原创技术的身影,背后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我们将继续突破‘卡脖子’难题,用更普惠的技术让更多群众受益。”
论坛开幕前夕,每一位参会记者都领取到一个媒体包。右下角的水瓶图案和数字“6”,揭示了这个背包由6个废弃塑料瓶回收制成。本届中关村论坛,“绿色办会”理念在现场随处可见,科技助力循环经济,废弃物实现“华丽转身”。
论坛现场的绿色小站设有一辆发电自行车,参会者可以体验低碳骑行,为6部手机同时充电;在科博会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展区,一家汽车企业展示的“终极环保车”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在绿色双碳展区,全球首座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实景沙盘,展示了如何通过压缩和释放空气,实现电能调蓄……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表示,将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智慧空管、智慧车站、智慧城市,正在为人们带来更多人性化和安全、舒适的生活体验。不断涌现的智能科技新产品,向我们展示着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
硬核科普走进日常生活
未来力量:科创报国青春可期
如何做一辆漂亮的火星车?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揭秘祝融号火星车的设计理念和过程,引导大家思考探测火星的原因及意义。
“薛定谔的猫”能听到引力波吗?围绕量子世界的特殊现象,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尹璋琦讲述了量子世界和宏观世界如何交汇。
5月28日,硬科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论坛在海淀公园举办,“中关村硬科普平台”正式发布,5位科学家带来平台上线的第一场演讲。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双翼”,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拥有高素质的创新大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硬科技”不断涌现,“硬科普”也应运而生。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关村硬科普平台”将包含科学家硬科普演讲、短视频、博物馆、实验室、多媒体沉浸式艺术装置“科立方”等多个模块,诠释前沿科技产业进展,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
未来,他们将常态化邀请前沿领域的科学家,通过在线直播、视频剪辑等更丰富的传播方式,将前沿科技通过可视化方式制作成群众可感知、可理解的内容,让高精尖的硬科技既能“上天”,又能“入地”。
“以创新引路,以创业开局,实现个人理想,助力产业发展。”5月28日,在“全球青年科技创业论坛”上,青年创业者何灿分享自己的创业感悟。本届中关村论坛期间,青年身影、青年声音、青年议题不断涌现。在这个国家级论坛的舞台上,越来越多的青年已崭露头角。
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主力军也有后备队。青年人才,一直是中关村论坛关注的重点。
在距离主会场不到1公里的海淀公园里,8家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共同签署《海淀区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合作协议》,推动高端科技、科研资源走近青少年。
5月29日,2023中国科幻大会首次纳入中关村论坛,在首钢园开幕。会场搭建丰富多彩的科幻教育场景,为青少年提供自主学习、创作交流、互动体验的空间。
同样是首次推出的“科技创新与自然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平行论坛”上,与会嘉宾畅谈依托科技创新搭建博物馆建设新平台,让展柜中的展品“开口说话”,让库房里的藏品“活起来”。
“开放合作·共享未来”——2023中关村论坛现场,一项项顶尖科技成果走到青少年身边。
科技创新,“未来已来”。
上图: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集中展示了元宇宙、绿色双碳、高端制造等前沿科技成果。图为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展区的芯片展台。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摄
解放军报 2023年6月1日
http://www.81.cn/szb_223187/szbxq/index.html?paperName=jfjb&paperDate=2023-06-01&paperNumber=10&articleid=90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