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23年09月08日
【央视财经】从“书架”到“货架”,安徽探索解决科学家创业最初一公里难题

一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再到摆上货架,才能实现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但这个过程充满挑战,有很多鸿沟需要跨越。近年来,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安徽合肥构建起了对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创新的“扶帮推”政策体系,从起步、发展、到攻关,多方合力助推。

种子基金、天使基金

解决创业开始一公里难题

2022年5月,合肥市依托科创集团设立种子基金,以“原始创新、源头创新、集成创新”为主要投资标的,为科技成果转化“育种扶苗”。为合肥的初创科技型企业和优秀科研团队提供资金扶持,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实现就地交易、转化和应用。

最近,种子基金的基金经理盯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由纪晓光团队带头研发。

他们研发的扫描电子束热考核装置原理样机,由电子枪和控制设备组成,可以用来测试材料的极限耐热性,也叫做热考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控与能量转化实验室副主任 纪晓光:现有的风洞和石英灯的技术,无法解决热考核的一些问题,通过我们扫描电子束能解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方向。

纪晓光介绍,他们团队研发出的这个装置,相较于传统热考核技术,具有成本低、单次热考核试验速度快、热考核指标更高等优势。但目前实验室的原理样机如何实现产业化、走向市场,纪晓光心里没有底。

基金投资经理潘登也发现,不少项目已经具备市场化条件,但由于团队不规范、没有成立公司、没有营收等问题,科研团队很难实现把产品从“书架”搬上“货架”。

安徽省合肥市科创集团种子基金投资经理 潘登:这个是种子项目的通病,所以对于市场化投资机构来讲,可能会很难介入。我们也愿意长期跟老师一起去陪跑,并不是单一以财务的眼光去看待项目,我们更多的是以产业的眼光去看项目。

纪晓光他们这个团队目前就面临潘登所说的这些难题,想要市场化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资金,设备采购、厂房租赁、公司组织架构等等,全都是挡在科研团队面前的“门槛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控与能量转化实验室副主任 纪晓光:合肥市政府的科技专班,就驻点在科大,在我们初创阶段,就推荐了种子基金给我们对接,解决了我们一些的燃眉之急。

种子基金的聚焦点就是“投早、投小、投科技”,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搬”出来。截至2023年6月30日,合肥市种子基金成立以来已审议98个项目,87个项目通过了立项会,已通过投委会的项目67个,审批投资金额超过1.3亿元。

安徽省合肥市科创集团种子基金投资经理 潘登:我们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科学家创业最初一公里的难题,为了科技成果转化。

就在纪晓光团队等着种子基金注入的时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另外一个科研团队已经靠着种子基金做出了产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 陈旸:最早是作为地震设备来研发的,研发出来以后,我们发现它可以运用到很多领域:桥梁的监测、道路的监测、建筑物的监测、煤炭采空区的监测等等。

尽管发现可以在安全生产领域有很多应用场景。但怎么把实验室的设备,做成成熟的产品,陈旸却是一个外行。就在他们想办法筹资金、买设备、招人才的时候,合肥的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帮他们对接了种子基金,在2022年11月,陈旸的团队拿到了200万元种子基金解了燃眉之急,启动资金到位,项目很快实现了正式落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 陈旸:在种子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去年有400万元的订单出去了,今年我们也有两个订单也出去了,这样马上就面临着市场的扩张。

公司成立一年的时间,陈旸团队拿到了将近1000万元订单,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陈旸他们还需要更多的资金。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又帮他们对接了合肥市天使基金。天使基金可以说是种子基金的升级版。早在2014年,合肥市委市政府通过以财政出资的方式,设立了合肥市天使基金。

天使基金的注入不仅仅能帮助企业解决初创期的资金问题,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融资机会。

“登门入室”、“揭榜挂帅”

助力企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除了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在合肥,科技成果转化专班还推出了一项“登门入室”的服务。就是登院校门、进实验室,挖掘可转化的科技成果。这天,合肥市科创集团副总经理、同时也是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第二组组长的黄叙新,登门拜访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所副研究员杨俊峰,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涂层装备和涂层技术。他研发的铣刀,是通信设备制造中必不可少的切削工具。经过涂层工艺以后,强度、韧性和润滑能力都会明显增加,使用寿命可以提高3-5倍。

黄叙新上门就是想研判一下产品技术是否先进,同时也想了解一下杨俊峰是否有创业的意愿,如果有的话,就可以帮忙找资金、找市场。事实上关于做企业,杨俊峰有很多顾虑,但是听了黄叙新的介绍,他有些动心。

然而科技成果转化,并不是把项目落地就算转化成功,中小型科技公司能不能生存、扩大、为产业服务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家做锂电池火灾防控设备和系统的公司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购置一些新的检测设备,预算很紧张,政府的一笔补贴解决了公司的难题。

补贴是合肥科技创新政策中的一项,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研发费用15%,给予10-100万元的研发补助。去年,这家公司拿到了100万元研发补助,加快了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建成以后,公司的研发和生产效率都有了提升,检测成本也下降了不少,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35%左右。

另一家软件公司的研发团队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而招聘人才的资金却困住了团队的脚步。去年100万元研发补助一到账,这家企业就快速招聘了3个行业工程师,新力量的加入,让研发跑出了加速度。眼下,急需更高级人才的他们正盼着今年的研发补助能够尽快到账。

但要想拿到这笔研发补助,就需要入库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并获得编号,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完成申报、并享受年度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才能够申报研发补贴。对于一些没有专业财务人员的初创型企业来说,很容易在申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合肥科技部门还会定期举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的培训班。

“扶一把、帮一把、推一把”让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生根,对于如何推动科技企业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合肥尝试推行“揭榜挂帅”平台,在合肥市公开征集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企业可以发榜,科研团队进行揭榜。

去年十月,一家电气制造企业“发榜”寻求技术支持,四川大学的一个团队“揭榜”,校企合作、联合攻关,不到一年时间就找到了解决方案,这大大出乎企业的预料。

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凯:如果按照我们公司已有的技术基础去研制,没有三五年是很难达到预期的,过了三五年之后,产业、技术都已经迭代了。

安徽省合肥市科技局总工程师 高致远:我们总共发榜的项目已经超过500项,已经揭榜成功的项目将近150项,达成的揭榜研发合作金额已经超过了6亿元。

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 袁飞:希望通过合肥的实践,能够让更多的基础研究、学校的成果真正服务于产业、服务于企业。成果转化这个体制机制的创新,应该是一直在路上。

记者:张晓婷 编辑:孙菁

发布时间:2023-09-07 20:00

文章来源:https://vod-finance.cctv.cn/cctv/cctvh5/cctv2/2021/share/index.html?pageId=app://ARTI1694075440029141#/detail?link=ARTI1694075440029141


  • 08.19
  • 08.10
  • 08.08
  •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