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23年05月05日
【宏观经济管理】刘志迎: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之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意义重大。科技强国建设,根基在于基础研究;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源泉在于基础研究。曾经有位国家元首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永远领导世界,除非充分开发了科技资源。”地球上所有的自然资源都会越开发越少,只有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越开发越多。200多年前马尔萨斯的人口预言之所以能够被打破,是因为人类充分开发了科技资源,否则,就只能是人类的“零和博弈”。科技资源开发的根本着力点在于基础研究,后续发力点在于技术创新并为人类发展做出服务。

中国崛起中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数十万亿甚至百万亿投资到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电(力)通(信),形成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和保障力量,成为全世界名副其实的基础设施强国。然而,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急需要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的投入还很不够,自立自强的根基还相当不牢。打牢基础研究根基,方能科技自立自强。英国历史学家卡德韦尔(DonaldCardwell)在上世纪70年代研究了人类数千年来的科技创新成果(包括中世纪的马镫到当代的核能等)发现,“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只能维持短暂的时期。幸运的是,由于各国领导人都支持创新,迄今为止,总会有一个或几个国家接过创新的火炬(后称卡德韦尔定律)”。中国要接过这一火炬,关键抓手在于强化基础研究,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就不可能有持续的技术创新。

基础研究是由高水平的实验室体系、先进一流的实验设备、集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团队、明确的前瞻性牵引性重大研究项目或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等所组成的复杂系统工程,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最需要国家进行投入(目前各大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国家实验室建设,仍然是地方政府财政资金配套),地方财政无法支撑,迫切需要举国体制保障。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要谋划国家战略需要并制定战略导向重大研发计划,体系化组织联合攻关;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要鼓励研究团队攻克世界级难题而不是跟踪研究,鼓励自由探索但要强调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价值;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要瞄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建立科技领军企业发挥“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的运作机制,制度性(不单纯是短期政策)激发科技领军企业组织和投入基础研究。

大学要加强基础科学人才培养,高度重视“数理化天地生”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强化“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和人才综合能力培养,实行分类考核,基础性学科应该继续以高水平学术贡献为主导,应用型学科要以解决现实科技难题为主导,在大学要建立“本硕博连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和“逆向淘汰(硕转本、博转硕)”机制,提高硕博士阶段的国家资助力度,保障年轻人专心做基础研究。要全面提升科研人员物质待遇和工作收入,克服优秀学生、优秀人才流向“高收入行业”。坐住坐稳“冷板凳”,需要经济收入支撑,需要科学精神。中国还处在向先进国家学习的阶段,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度,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人才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关键,集聚一流人才,收入待遇是最好的杠杆。

总之,中国基础研究还处在艰难爬坡阶段,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和科研团队铸就“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家精神等,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树立科学报国、造福人类的宏大愿景,我们相信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够共同塑造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生态,基础研究一定能够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相信中国一定能够攀登到全球科技强国之列。(作者:刘志迎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宏观经济杂志社 2023-05-05

http://www.hgjjgl.com/show-190-272174-1.html




  • 04.22
  • 04.22
  • 04.22
  • 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