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无人机在蒙城县漆园街道花园村拍摄的正在运行中的光伏电站。本报通讯员 胡卫国 摄
12月7日,马鞍山经开区仙乐健康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智能全自动高架立体仓库正在进行数字化便捷操作。本报通讯员 王文生 许健 摄
12月9日,在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大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对产品进行检测和加工。本报通讯员 赵明 摄
11月24日,在淮北烈山经济开发区一家光伏电池生产企业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本报通讯员 万善朝 摄
由安徽省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旨在推动解决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两张皮”问题,利用中国科大雄厚的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能力,跨学科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培养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和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
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11月6日开学以来,积极探索把“以实践性、实战性、实效性为办学特色”的要求落到实处。12月17日至18日,该院举办“科技+商学”系列报告会,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邀请活跃在相关行业领域的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分享经验、交流观点、展望趋势,讲述科技与产业思维融合的发展实践,既是体现办学方向的积极尝试,也为“科创+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迪。
能源革命
“风光储”平价时代正在到来
“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长,2021年达363亿吨。实现全球碳中和是巨大的挑战。”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在“科技+商学”系列报告会上作题为“可再生能源与阳光电源战略路径”的报告。他表示,减碳之路绝不轻松,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途径。
据统计,2021年煤炭利用产生的碳排放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约六成。曹仁贤认为,实现碳中和,一要在能源强度上做减法,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源碳排放强度;二要在碳汇、负排放方面做加法,从而达到相对零排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政策、市场规模和经济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光伏、风电、氢能在内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为减少碳排放作出重要贡献。曹仁贤表示,可再生能源在我国总发电量中占比从2015年的24%上升到2021年的30%,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同时,随着新能源成本的快速下降,发展新能源更具经济性。他预测,我国将于2025年步入“风光储”的平价时代,2035年风电和储能整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将不超过一度电两毛钱。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大规模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新型电力系统的本质是能源系统电气化、电力系统低碳化。”曹仁贤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六大关键技术,分别是高效低成本新能源发电、高可靠性低损耗新型电力电子元器件和系统技术、新型电力系统模式结构及其分析控制保护技术、安全高效低成本长寿命新型储能技术、清洁高效低成本氢能生产储运转化和应用技术、数字化及人工智能和能源互联网技术。
被视作本世纪最重要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的氢能,大规模商用化还需时间,但行业对氢能前景十分看好。“深度脱碳还是要有氢能的参与,我对氢能的发展充满信心。”曹仁贤表示,氢能具有热值高、无污染、无碳等特点,未来氢能将在交通、建筑、工业、化工等领域应用,其中将以燃料电池发电应用最为广泛。“不过,企业在拓展氢能业务的时候,还是要聚焦于其中某一支点,不要全产业链都抓。”他建议。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路径。“数字化、分散化、低碳化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旋律,风光储氢多能协同发展。”基于阳光电源的发展路径,曹仁贤认为,新能源行业正处于快速爆发阶段,企业一定要选对赛道、聚焦重点、纵深布局,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工业互联网
“一米宽、千米深”的深度融合
“工业互联网是人、机、物全面互联、深度融合的智能网联空间。工业是主体,互联是形式,网络是手段,协同是本质。”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工业互联网协会会长牛弩韬在“科技+商学”系列报告会上作题为“工业互联 智造未来”的报告。他表示,工业互联网生于变革之机、存于发展之要、立于未来之先,当前正处在产业格局未定的关键期、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抢占主导权的机遇期,要发挥政府、市场、协会多方作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为什么要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实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成果机器、第二次工业革命代表成果自动化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代表成果互联网的大融合,是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牛弩韬说,从要素维度看,工业互联网是重构生产关系的“耦合器”;从未来趋势看,工业互联网是加快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驱动力;从企业维度看,转型升级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挑战,但长期则有多重机遇利好。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牛弩韬认为,从生产角度看,工业互联网是基于网络连接形成的新型制造系统;从技术角度看,工业互联网是由服务联网、数据联网、实体联网和开放服务层、数据分析层、网络互联层、智能感知层“三网四层”构成的智能系统。人们所熟知的消费互联网面向人,服务消费者;工业互联网面向人、机、物,服务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消费互联网分配价值,但不创造价值;工业互联网创造价值、分享价值。消费互联网以“做一米深、一百米宽”的方式横向拓展,工业互联网以“做一米宽、一千米深”的方式纵深推进。
工业互联网能干什么?“工业互联网能实现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调和服务化延伸。”牛弩韬表示,智能化制造方面,传统制造让人像机器一样工作,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制造则让机器像人一样工作。网络化协调方面,工业互联网以强化企业内部协同和全产业链协同为路径,着力破解传统协同方式对人力的过度依赖,解决了协同范围小、效率低、错误率相对较高等问题。通过网络配置客户、订单、设计、生产、经营等各类信息资源,一方面可提升企业内部协同效率,打破部门壁垒,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另一方面推动供应链企业和合作伙伴共享客户、订单、设计、生产、经营等各类信息资源,提高产业组织柔性和灵活性。
怎么发展工业互联网?“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协会发挥辅助作用。”牛弩韬说,政府的作用体现为定规划、强基础、给政策,我省制定了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了工作机制,设立了十亿资金、百亿基金,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服务商、典型应用案例等给予一定奖补。市场的主导作用,通过市场规律、市场主体的行动来体现,企业家唯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新,要把运用工业互联网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工程。商协会是政府、市场外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三只手”,省工业互联网协会将发挥政府和企业间桥梁纽带作用,树牢“三为一高地”使命宗旨,为企业转型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政府管理服务,助力打造工业互联网高地。
数字化转型 从被动分离到主动协同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物联网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许多方面带来颠覆性变革。从理论上说,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切皆可数字化,经济社会向着数字化方向转型是确定趋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梁樑在“科技+商学”系列报告会上作题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与管理”的报告。他认为,数字化系统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创造空间,企业要顺应趋势,积极推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人类社会经历四次工业革命,依次从机械化迈向电气化、信息化、数字化,当前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从信息化迈向数字化的进程中。深刻理解数字化的意义,必须清晰认识它与信息化的区别。“信息化是业务数据化,物理系统运行,信息系统响应,由业务驱动信息、信息支撑业务;数字化则是数据业务化,数字系统运行,物理系统响应,数字驱动业务。”梁樑说。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创建企业数字空间,以此实现企业高效运营的过程。”梁樑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与数字技术全面融合的过程,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变革、管理体制改革、内外部资源整合、业务流程优化、运营生态环境演进等。这种转型正呈现从被动到主动、从片段型到连续型、从垂直分离到协同集成三大转变。数字化从用于提高生产效率的被动工具,转变为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发展质量的主动战略;从对局部生产经营环节的参数获取分析,转变为对全局流程及架构的诠释、重构及优化;从聚焦于单一环节、行业和领域,转变为对产业生态体系的全面映射。
企业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梁樑认为,要从企业战略层面做好规划,分阶段实现目标,并随着社会发展、业务变化不断调整。“关键举措是实现数据要素驱动。”梁樑说,数据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在企业构筑竞争优势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实现数据驱动,意味着将企业的数据资产梳理清楚,对之进行集成、共享、挖掘,从而发现问题,驱动创新;同时,数据最客观、最直接,能够帮助管理者化繁为简,透过复杂流程看到业务本质,更好指导经营生产。
“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数字化与信息化最大的不同,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部门的事情,更需要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强有力的配合。”梁樑还从部门协同的角度对数字化转型提出建议。他表示,技术部门要走向前端与业务部门共同交付商业价值,数字化人才队伍要具备业务与技术融合能力,或者成立业务团队与技术团队高度融合的综合型团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探究科技产业成长的规律机理
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自10月26日正式成立以来,依托中国科大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办学水平,对标世界一流,充分借鉴国内外知名商学院的办学经验,努力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运行。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为何将“科技+商学”作为办学方向,在培养“五懂”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上又作出了哪些探索实践?
“安徽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合肥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科大理工科实力雄厚、优势突出。选择‘科技+商学’的办学方向,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也基于地方发展需求和中国科大自身优势。”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副院长翁清雄表示,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有信心办出特色、办出成绩,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和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努力为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贡献。
发展科技产业,需要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和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以培养‘五懂’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为目标,我们在办学上作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比如制定全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注重生源的生态化赋能等。”翁清雄说,科技商学院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理念,科技商学院面向科技和产业跨界融合设置课程体系,注重全新的学科建设,科技、产业、管理、金融等多学科融合,研究科技产业成长的机理学理,探索建立科技产业组织学学科体系,努力打造富有中国特色、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型商学院。
对于生源的选择,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也有新探索。“入学面试的时候,不仅是老师、面试官给学生打分,还要求学生给学生打分,以判断学生之间能不能形成互相支持的生态。”翁清雄说,培养科技产业组织人才,发展科技产业,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支持,单一类型的人才难以成事。因此,科技商学院从生源体系、人才体系建设出发,汇聚多方资源,为科技产业发展赋能。
本版策划:经济新闻中心 撰稿:本报记者 汪国梁 本报见习记者 许昊杰
《安徽日报》 (2022年12月21日 第07版)
https://szb.ahnews.com.cn/ahrb/content/202212/21/c95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