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22年10月14日
【合肥晚报】省医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缺血性脑卒中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是治疗和预后的关键,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北京时间10月13日上午,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重磅发布研究成果。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胡伟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东部战区总医院刘新峰教授牵头发起,针对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明,发病12小时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能从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动脉取栓治疗相比较最佳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死亡率。这是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关临床医学随机对照研究(RCT)首次获得成功,并获得国际认可。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危害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2020》,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人数约394万,死亡人数达219万,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造成了沉重负担。

而在所有类型的脑卒中当中,后循环卒中约占五分之一,其中,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形成的后循环梗死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相比,预后往往更差,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更高。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脑卒中患者采用动脉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际医学界仍不明确。ATTENTION研究用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取栓治疗组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最佳药物治疗组。

据介绍,ATTENTION研究共纳入国内13省31市36家医学中心的340位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到动脉取栓+药物治疗组和最佳药物治疗组,最终取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26人和114人纳入分析。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66.5岁,基线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位数为24分,发病到随机的中位时间约为5小时,在动脉取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1%和34%的患者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

ATTENTION研究结果证明,参照衡量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改良Rankin量表(mRS),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治疗组的患者90天内到达较好神经功能预后的比例显著优于最佳药物治疗组。在所有次要结局中,取栓治疗组也有显著优势,其中取栓治疗组患者90天内独立生活能力的比例显著优于对照组,获益比均可与前循环血管内治疗相较最佳药物治疗的获益相媲美。此外,取栓治疗组还显示出更低的90天内死亡风险。

据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创刊已超过200年,杂志主要提供重要的、未被刊登过的研究成果、临床发现以及观点,注重文章的实用性,2022年最新影响因子(IF)为176.079,是目前全世界阅读、引用及影响最广泛的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ATTENTION研究以中国数据,回答了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最佳治疗方式这一世界性脑卒中难题,为未来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对我国乃至全球的脑卒中防治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采访中,胡伟介绍,目前,关于脑卒中快速识别的“BE FAST”和“中风120”的常识,已经被越来越多老百姓了解和掌握,比如观察面部是否出现嘴歪,双臂平举时是否出现一侧无力下垂,是否出现口齿不清等。通过这些方法,老百姓通常可以快速识别出轻症的脑卒中患者,为下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这些方法通常只能识别一些轻症的脑卒中患者,为他们赢得一些急救的时间。基底动脉闭塞作为脑卒中的一种,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往往一发现,症状就比较重,比如突发的言语含糊不清、意识障碍、昏迷、瘫痪等,但发病前如同正常人或者仅有头晕的症状。”因此,胡伟特别提醒,遇到这样的情况,家人要迅速拨打120,将患者送到能够进行取栓条件的高级卒中中心救治。“临床上一般认为,12小时内救治效果是最好的,建议从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越短越好。”

《合肥晚报》 (2022年10月14日第A11版)

https://newspaper.hf365.com/hfwb/pc/content/202210/14/content_355961.html

相关新闻
2023年12月22日 2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合肥12月22日电 (吴兰 厉春)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