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21年10月29日
【江淮晨报】科大多项成果亮相“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合肥科技创新 涌现澎湃动力

这几天,产自合肥的重大科研成果“九章二号”屡屡霸屏各大媒体头条。而这一成果也亮相了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近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展,集中展示“十三五”以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记者获悉,由中国科大主持完成的多项成果亮相本次“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其中,中国科大牵头研制的“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位列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类成果首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重大科研成果吧!

“九章”:比超级计算机快亿亿亿倍!

去年12月4日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刊发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的一项重磅研究成果:潘建伟、陆朝阳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构建了76个光子100个模式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

今年10月再次发布重磅成果:科大潘建伟、陆朝阳、刘乃乐团队与合作者成功构建113个光子144模式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求解高斯玻色取样数学问题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的24次方倍(亿亿亿倍),这一成果再次刷新了国际上光量子操纵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供了量子计算加速的实验证据,在研制量子计算机之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

潘建伟院士团队牵头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这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墨子号”作为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里的主要系统,一直承担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墨子号”自上天以来,不仅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而且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提前完成预先设定的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三大科学任务,并且结合“京沪干线”首次成功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

开辟量子调控研究领域新方向

中国科大陈仙辉院士团队发展了基于固体离子导体作为栅介质的门电压调控技术,实现了载流子浓度的大范围可逆调控,突破了现有门电压技术在载流子浓度调控方面的瓶颈,并与多种重要的物性表征手段实现了原位结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该技术还兼备电场调控亚稳相的能力,将推动新结构和新物态的发现,为量子调控研究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设计出一种新型电催化材料

中国科大谢毅院士、孙永福教授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电催化材料,将具有明确原子结构的二维无机材料作为一种模型材料体系,阐明了二维材料表面高比例活性位和特殊电子态高效活化惰性二氧化碳的新机制,实现了温和条件下低能垒的二氧化碳还原。

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中国科大乔振华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块体碲化锆(ZrTe5)晶体中首次实验实现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该研究进展提供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证据,并提供了一个进一步探索三维电子体系中奇异量子相及其相变的很有前景的平台。

攻克20余年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中国科大教授陈秀雄、王兵团队取得重大突破,证明了“哈密尔顿—田”和“偏零阶估计”这两个国际数学界2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审稿人评论“该文是几何分析领域内的重大进展,毫无疑问将激发诸多相关工作”。

实现了哺乳动物裸眼红外图像视觉

中国科大田长麟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团队依托合肥、上海、北京同步辐射光源及合肥稳态强磁场设施开发多尺度生物成像表征技术,开展“光对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分析及应用研究。利用磁共振成像建立了决策行为的量子模型,利用光学成像等方法揭示了光刺激与抑郁症之间的神经环路,并首次突破物理感知极限实现了哺乳动物裸眼红外图像视觉。

“合肥光源”解决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

经过重大升级改造后的合肥光源,连续五年开机率优于99%,每年运行时间超过7000小时,为国内外用户提供40000小时以上的优质机时,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解决了先进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

大尺度火灾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大尺度火灾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是我国主导创建的火灾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十三五”期间,共计100余位国际著名学者来访开展合作研究,主导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金砖国家科技合作研究项目等重要国际合作项目。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江淮晨报》(2021年10月29日A04版)

http://newspaper.hf365.com/jhcb/pc/content/202110/29/content_285281.html

  • 04.22
  • 04.22
  • 04.22
  • 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