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2年12月30日
[深圳特区报]深大和中科大联合研制出 万亿次个人高性能计算机

关键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体积仅微波炉大小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马璇)我国首台微波炉大小,基于国产“龙芯3B”八核处理器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90”,日前由深圳大学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研制成功并通过安徽省科学技术厅鉴定。

 

记者昨天从深大获悉,由深大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陈国良领导的科研团队一直致力研制计算规模在万亿次的普及型个人高性能计算机,下一步将依托现有技术,将“KD-90”推广应用并实现产业化。

 

关键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KD-90”在鉴定会上受到高度评价。以中科院院士陆汝钤、何积丰为首的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 “KD-90”是我国第一台采用自主设计的龙芯八核处理器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具有高计算密度、低功耗、低成本、低占地的特点,在编程模型和互联网络等关键技术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深大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深圳分中心副教授蔡晔告诉记者,高性能计算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我国以“天河”,“星云”为代表的千万亿次的高端高性能计算机主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应用需求,而深大科研团队主要研制计算规模在万亿次的普及型个人高性能计算机,乃是走高性能计算机普及化和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自主创新之路。

“让中国人用上自己制造的计算机,是我一生努力的方向,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方式。”陈国良院士从大学时代就参与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及晶体管计算机,几十年来,为民族计算机奋斗的信念越来越强烈。

 

理论峰值计算能力达每秒1万亿次

 

记者了解到,国产个人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规划由陈国良院士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2007年初联合制订,该规划制定了国产个人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在保持计算峰值能力为万亿次规模的情况下,采用国产处理器等核心器件,逐步把万亿次高性能计算带到“个人”和“桌面”,实现高性能计算的普及化。

 

这三个阶段依据系统的体积大小,形象地称为“冰箱”级、“洗衣机”级以及“微波炉”级。“KD-90”正是国产个人高性能计算机研制三部曲的最后一个阶段“微波炉”级的成果,其核心处理器、互连系统、存储服务器、机箱等都采用了国产技术,在微波炉大小的空间内提供了相当于60-80台普通单核服务器的计算能力,理论峰值计算能力达到每秒1万亿次,是国产个人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和发展的重要成果。

 

深圳大学从2010年起参加了第二个阶段“洗衣机”级个人高性能计算机系统“KD-60”系统的研制工作,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高性能计算机研制的科研骨干力量 。到“KD-90”系统研制时开始承担主要任务,负责系统整体硬件设计、基于龙芯3B体系结构的数学库优化、应用推广等关键任务。

 

推广型号已小批量生产

 

在“KD-90”研制过程中,年过古稀的陈国良经常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又早早地投入。他经常教导身边的科研人员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要“为推广国产并行机应用服务”,“替振兴民族计算机产业呐喊”。在陈国良的严格要求下,深大负责设计的双路龙芯3B计算节点主板、采用自主研发的HMGES超多端口千兆以太网交换芯片实现的互连背板都高质量并提前完成了设计任务,为后期完成相关任务提供了良好基础。

 

据了解,目前深圳大学已经具备和掌握了独立研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各项关键技术,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将依托现有技术,将“KD-90”推广应用并实现产业化。现在“KD-90”的推广型号“深大2号”已经小批量生产,并提供给了相关合作厂商应用。

 

相关链接

 

“KD-90”是我国首台采用自主设计的“龙芯3B”八核处理器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90”机器采用单一机箱,集成了10颗“龙芯3B”处理器,体积仅相当于家用微波炉大小,但却提供了相当于60-80台普通单核服务器的计算能力,理论峰值计算能力达到每秒1万亿次。“KD-90”整机功耗低于900瓦,实现了高能效、可移动的高性能计算的桌面化应用。产业化方面,“KD-90”特别适用于高性能计算教学、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以及军事科学、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等领域。
 

             深圳特区报 2012年12月30日

  • 04.24
  • 04.23
  • 04.22
  • 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