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家平
“协同创新不是简单的科研合作,而应该是‘顶天立地’;协同创新不是你我不分,而应该是‘协而不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侯建国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大学在开展协同创新中应发挥资源共享、人才会聚、文化互补等优势,做到凸显特色、创新发展。
大学科研应做到“顶天、立地”,已成共识。不过,侯建国认为,在开展协同创新的新形势下,对“顶天、立地”应有更高的标准和更新的要求。
在他看来,“顶天”不能仅仅立足于“国内领先、国内首创”,而应该真正站在世界科学前沿,在重大科学问题上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立地”不能简单满足于服务企业、服务传统经济,而应该通过聚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聚焦引领企业发展的变革性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侯建国说,当前全球已进入重要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前夜,在即将到来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中国的大学完全有可能通过协同创新作出重大贡献。
他举例说,量子调控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源泉,从被动的观测和宏观量子效应的应用,发展到对单个量子状态进行人工制备,这有可能带来两项重大的变革性技术——完全保密的量子通讯和数据处理能力巨大的量子计算机。目前,诸多发达国家已将量子前沿交叉研究确定为战略性支持方向,有一系列国家级的重大研究计划。
为此,中国科大和南京大学、国防科大、中科院半导体所等联合成立了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并与众多国际量子科技研究中心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希望借此在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上实现关键性突破,并在5~10年内率先实现广域量子通信,为量子通信应用和国家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协同创新除了重在“顶天立地”外,侯建国表示,还要强调“协而不同”。他认为,由政府主导的“211工程”、“985工程”促进了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原因在于行政系统的目标与效率优势在项目实施中得以充分发挥,但同时也导致高校出现一定程度的发展模式趋同化。
“协同创新则不同。它倡导的不是简单的科研合作,更不是你我不分、相互替代,而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协而不同’。”侯建国说,大学应更加深入地思考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所在,真正做到凸显特色、共同发展。
他表示,这个问题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的合作中同样需要注意。因为从自由探索到产品研发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条,不同的创新主体分处在链条上的不同阶段,应该以开放的意识在各自的环节上发挥独特的优势,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能力边界和价值边界得到最大化的扩展。
例如,如何跨越在基础研究和市场产品之间存在的“死亡之谷”,是产学研各界一直着力破解的难题。对此,侯建国认为,过去强调的是大学直接去开发市场、去做产品、去办企业,现在看来,大学不要越俎代庖去做研究机构和企业应该做、擅长做的事情。
在这方面,中国科大已作出尝试。其与合肥市正在合作建设的先进技术研究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园,而是具有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培育等多重功能的创新联合体。
“我们希望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市场之间搭建一个创新平台,通过大学与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使基础研究成果转变成先进技术,再通过政府支持、机制改革和协同创新,最终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侯建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