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3年05月21日
[新安晚报]1元银色硬币显微镜下发“绿光”

10名小读者昨参加“走进微观世界”活动,与高精度显微镜来了个“亲密接触”

 

昨天下午,本报联合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举办的“走进微观世界”活动,迎来了10名小读者。他们在实验中心老师和博士生的带领下,和高精度的显微镜来了个“亲密接触”。

 

显微照片是怎么形成的

 

“1毫米等于1000微米,人肉眼能看到直径最小0.2毫米的东西,而光学显微镜能看到0.2微米,你说这有多小呢?”昨天,刚走进科大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博士生王艳就给小读者们介绍了起来。

  

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一样,这些微观世界的东西,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测到。家里吃的食盐晶体放在可以放大千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变成了一个个红色的小球;一些化学粒子如铁锈,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上去就像一朵朵花。

  

但这些图片是怎么形成的呢?一张小白鼠“松果体”的形成图就当起了教材。

  

实验中心的程新萍老师说,先将小白鼠大脑里的松果体核团取出来,然后由冰冻切片机切成几十微米厚度的薄片,再经过染色,最后放到高级显微镜下观察,就能看到脑组织结构和神经元了。然后选择需要的脑区位置拍照并存片,这样就完成了全部步骤。

 

银色硬币上咋发出绿光

  

显微摄影中最重要的要数显微镜了。实验中心的吴旭老师说,目前的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还有观测范围介于两者之间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它能三维重构出精细的立体图片。

  

而小读者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凑上显微镜观察一番了。为了让小读者们更好地利用显微镜进行观测,吴旭老师拿出一个一元硬币,放在光学显微镜下。小读者们一一把脑袋凑了上去,一个绿色荧光的“Y”出现了。

 

可硬币明明是银色的,绿色是怎么来的呢?原来金属本身并没有荧光,因为被人手摸过后,脏东西就附着在突起的字母周围,“所以大家摸了钱之后要洗手了。”吴旭老师说。

 

赵华 本报记者陈群 陈牧摄影报道  2013年05月20日新安晚报

  • 08.21
  • 08.19
  • 08.10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