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3年06月20日
[中国科学报]让早慧的梦想绚丽绽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探秘

■本报记者 杨保国

 
   大名鼎鼎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35岁了。30多年来,一路辉煌的同时,也伴随着质疑。“神童教育?拔苗助长?”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中国科学报》记者近日走进中国科大,为读者揭开少年班神秘的面纱。
 
   为早慧的孩子提供快乐成长的平台
 
   在中国科大东校区郭沫若广场边,绿树掩映中有一幢朴素的小楼,正就是少年班所在。1978年3月,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大力倡导和邓小平、方毅等领导人的支持下,中国科大创办了少年班,目的是探索优秀人才培养规律,培养科技等领域的拔尖人才。
 
   “少年班的产生,既有知识荒漠时代对人才的渴望,也确实有客观需求。”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陈旸教授说,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确实存在一些智力早慧儿童,让他们早一点进入大学,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学习,恰恰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如果相关知识已经掌握了,还要在中学多混几年,其实是对他们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的压抑。”
 
   即将毕业的何淼同学很认同这个看法。他从小学五年级直接升到初一,没上六年级,原因是当地小学六年级有各种补习课,他爸爸认为,孩子没必要去拼小升初的考试,要快乐地学习。
 
   每年报考中国科大少年班的有数千人,最后录取50人左右。什么样的孩子适宜上少年班?
 
    “关键看学习能力和意愿。”陈旸说,最初几年,中国科大老师带着试卷到全国各地去招学生。后来,根据学生高考成绩,确定复试人选。在复试环节,除了比较难的数学、物理笔试外,还设置了“现教现考”环节,以鉴别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
 
   对于社会上“神童”的称谓,陈旸尤为不赞同。“我每年都要给刚进校的同学‘泼冷水’,告诉他们不能以神童自居。”陈旸说,我们有个规定,少年班在校生不接受媒体采访,因为孩子容易“捧杀”。
 
   “最吸引我们的是自由”
 
   走进少年班学院的小楼,除了一间自习室、一间简易的机房和一些管理人员、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并没有想象中的教室、实验室等教学科研设施。
 
   “与其他实体院系不同,少年班学院只有精干的管理团队,师资、教学等依托全校的资源。”陈旸说,不过,给大一少年班集中授课的老师,其教学经验和课程驾驭能力要更强些。
 
   在陈旸看来,少年班最大的优势是学生进校后不分学科专业,类似于美国大学的本科生学院。学生第一年学基础课,一年后自由选择到不同学科大类平台,三年级再自由选择专业,课程在全校范围内选择。数学、物理等基础课按照本专业的要求开设,比其他学院非本专业学生学得要深一些。因此,学生们不仅基础更扎实,而且一个班级、宿舍中有学不同专业的学生,便于学科交叉,也为今后工作建立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术圈子”。
 
   即将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深造的王嘉骝同学,2009年高考是安徽省第16名,他放弃了北大、清华,来到与中国科大少年班一起编班学习的教学改革试点班(零零班)。但大一的数学分析课考试,给王嘉骝一个下马威,他只考了69分!“当时有点后悔,觉得吃亏了,到其他院系可能轻松些。”王家骝说,但咬咬牙挺过来后,回头来看还是很值的,“跟许多不同专业的高手一起学习、交流,眼界和思路都要宽阔些”。
 
   “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专业,即使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坚持下来。如果你规定他学什么,学习动力就可能不足。”陈旸说,少年班的学生很自由,学校并不要求他们今后如何发展,“这好比盖房子,先打好盖大楼的基础,至于你今后想盖几层,自己决定”。
 
   “少年班的学生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在毕业后作职业选择时,敢于挑战跨度很大的领域。”陈旸说,一般拿到博士学位要到二十七八岁以后,这个年龄段的人选择更现实、谨慎;少年班的学生博士毕业时年龄要小几岁,他们更敢闯、敢试,而这正是创新的必备素质。
 
   此外,少年班还从全校聘请了60多名教授担任“学导”,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以及选择科研课题等。每周一到周五下午,学导们轮流坐镇少年班,接受学生咨询。
 
   “少年班最吸引你们的是什么?”面对记者的问题,几位同学不假思索地说:“是自由,自由选专业,自由选课,自由选导师等。”
 
   一个更阳光、富有朝气的群体
 
   同一个宿舍,都刚满20岁,都将赴美国名校攻读博士学位,竺紫威、何淼、陈章麒、杨洋四人毕业前玩起了文艺,他们要拍一部《新笑傲江湖》的短片,作为大学生活的纪念。竺紫威当导演,与何淼一起完成了剧本,陈章麒担任跑龙套和部分剧务工作,杨洋负责后期处理,2009级少年班全体同学都参与拍摄。
 
   “社会上有一些误解,以为少年班的孩子只会读书,智商高、情商低,其实他们非常阳光活跃。”陈旸说,多年来,在全校性合唱、辩论、足球、篮球、围棋等文体比赛中,少年班屡次夺冠。在全校70多个学生社团中,10多个社团的负责人是少年班的学生。
 
   校西洋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军事爱好者协会“大拿”、魔方协会会长、魔术协会高手……少年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班主任兰荣老师介绍她班里的同学时充满了自豪。
 
   当然,在高手云集的群体中,少年班的学生需要更加勤奋。何淼刚进校时整天“晃荡”,第一学期考试不理想,兰荣找他谈了几次,他也感到了与同学们的差距,大一下学期开始发奋——早晨6点半起床,学到凌晨一两点,周六还熬通宵。即使自认为并不算刻苦的王武翟,每周学习时间也在60小时以上,“感到挺累的,尤其是大一到大三”。
 
   而这一切的玩与努力,正如陈旸所说:“今天的少年班,培养的不仅仅是科学家,更是各领域的领军人才。”
 
《中国科学报》 (2013-06-20 第5版 大学周刊)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3/6/274351.shtm

  

  • 08.21
  • 08.19
  • 08.10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