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毕业三十周年,中国科大首届少年班三十多名同学昨天早上悄悄回到母校。在食堂排队打饭,在校园相谈甚欢,鲜有学生能认出这群不惑之年的校友。他们都是30多年前的传奇人物。
时间改变“神童”
昨天上午9点左右,一辆黑色轿车悄悄停在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门口。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和夫人从车上下来,几位少年班的老师迎了上去。
1978年,少年班正式创办,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少年班第一期招收了21名学生。同年又迎来第二期少年班成员,这一期达到67名。张亚勤是第二期的学生。少年班学院的二楼陈列着当年的照片,除了合影,张亚勤的名字作为校友代表,非常醒目。
上午9点半,78级少年班校友来到学院门口合影。当年的“神童”青春不再,头发白了,少了。人群中还有几位女生,还有后来成为科大教授的王永、周逸峰等熟悉的面孔。张亚勤和他们一一握手寒暄。
“脸上怎么回事?”有人问。
“最近跑太多(地方)了,上火。”张亚勤答。
“我以为是青春痘呢,亚勤又来青春期了,可以啊!”校友们都笑起来。
“青春不再!青春不再!”张亚勤笑着摆摆手说。
到食堂排队打饭
由于是内部聚会,记者没有参与少年班同学的交流。昨天中午,一名在少年班学院楼走廊与张亚勤偶遇的学生告诉记者,“他很随和,一点没有架子。我以前就在微博上关注了他。
他说回来时间很短,还没来得及看看母校,看看合肥,但还是感到很亲切。”
中午12点左右,返校聚会仪式结束了,校友们一起步行至学校食堂就餐,张亚勤夫妇还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张亚勤说,他当年是因为看到少年班一期学生宁铂的报道才选择报考少年班的,“我看了很多对宁铂的报道,对他很崇拜,也想上科大,这次看到他了,还没来得及聊。”
有学生问:“您已经很成功了,现在还有梦想么?”
张亚勤回答:“梦想嘛,我希望人生平平和和,我一直就是这么想的。”
校友们到达科大东区食堂后,张亚勤和科大学生们一起排队打饭,也许是因为戴着墨镜,这次没有学生认出他。记者看到,张亚勤吃得很少,玉米馒头、饼子、凉拌莴笋和皮蛋,只占了餐盘的一半。
生子不上少年班
时隔25年,张亚勤的夫人也回到了合肥,张亚勤还抽空陪夫人回了马鞍山老家。昨天早晨,她连发3条微博:“早安,合肥!”“二十多年后的合肥,我已陌生。”“琳琅满目的早餐,只爱那豆腐脑浇卤汁和茶叶蛋。这两样是上大学时喜欢的。记忆也储存在食物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我在1988年出国之前回来过一次,之后就没来过了。”张亚勤夫人告诉记者,合肥的变化让她惊讶,“我昨天晚上刚到,但是已经不认得了。变化太大了,科大也不大认得了。我觉得蛮感慨的,因为我们离开的时候才20多岁。”
有学生好奇地问:“您是否愿意让您的儿子也上少年班呢?”张亚勤夫人说,孩子才七年级,希望孩子一步一步正常成长,聪明是一方面,其他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
张亚勤夫妇一向低调,但回到母校,张夫人心情大好,向学生讲述了自己和张亚勤的相遇。“我是科大82级自动控制专业的。1985年我们在校园中相识,那时我读大三,他读研究生。”张夫人说。
延伸阅读
科大少年班昨天和今天
幻想使命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在当时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教育背景下,一帮最小不足12岁的孩子,被称为“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队”。
学号为77001的宁铂,是全国公认的“第一神童”,2003年出家为僧。宁铂2岁半时会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小学在家“乱翻”中医书,很快就会开药方;翻看围棋书,“一不小心”就拿到全省成年组比赛的第17名。
科大少院首届学员之一,留校任教的王永对过去充满怀念又不失自嘲。“那时候大家聊天吹牛,讲到最后一定会有人提醒,‘我们不能再聊了,要去学习了,否则以后给我们写传记的人该怎么写这段被浪费的时间?!’那时候,我们就狂妄到认定将来一定会有人给我们写传记。”
脚踏实地
少年班一位学员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几个同学曾做过智商测试,大概在140多(注:普通人水平为100左右)。“实在要说我们有什么优势,可能考试前如果同样是‘抱佛脚’,我们复习3天,就能拿到70分;别人复习一周,可能还要挂科。但假如对方平时就很用功,考试还是能拿到90分!所以只靠小聪明的话,最终落败的还是我。”
科大少院执行院长陈旸向记者强调,少年班学员不是神童,少院也没有强求他们个个都当科学家。据《羊城晚报》
相关新闻
校友亦是资源
今天上午,他将与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一起参加“中国科大-微软软件工程中心”揭幕仪式。
此次合作,中国科大将依托其人才优势,微软依托其在云计算方面的技术优势,实现双方的优势资源互补,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活力,目标是将软件中心建设成为国内高校云计算与云服务的标杆型组织。
据了解,微软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信息领域合作时间最长的企业之一。在双方的精诚合作下,共同建立了中国科大-微软多媒体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微软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以及中国科大-微软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在基础科研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戴畅)
新安晚报2013年07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