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3年09月10日
[新华网]中科大研制“治藻利器” 能“化蓝藻为泥土”

新华网合肥9月9日电(记者杨丁淼)在安徽巢湖边上的“蓝藻治理中试基地”,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范崇政搅动4个水池里的蓝藻,检查最近一次让“化蓝藻为泥土”实验的结果,“经过对比实验,我们现在终于从5种纳米材料中确定了最适合投入实际应用的一种了”。

  

范崇政的研究团队介绍,蓝藻属于微生物,虽然生长和繁殖很快,但蓝藻只有细胞核没有细胞膜,通过纳米光催化材料,阳光照到材料表面就会激发材料活性,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生物降解,可以直接破坏蓝藻的生物结构,使其从有机物变成无机矿物和类似土壤的成分。

  

“由于蓝藻多漂浮在水面上,所以阳光和氧气作为发生反应的必备条件,自然界中非常充足。”范崇政说。

  

巢湖是中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中部省份安徽省的中心地带,随着流域城市化进程加速,农业污染和城市面源污染威胁着巢湖的生态环境,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蓝藻集聚问题也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据介绍,这种能将蓝藻转化为泥土的纳米粉末极细,每克就能够覆盖一个篮球场大小的面积,范崇政研究团队制作了5种材料在4个水池中进行对比实验,实验水池中的蓝藻密度最高达到每升一亿个之多,而今年巢湖蓝藻的平均藻密度未超过每升500万个,实验强度让巢湖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都十分惊讶。

  

范崇政表示,通过对比实验要找出在起效速率、除藻彻底性、应用成本和对水体副作用四个指标上都最合适的材料,现在的实验结果已经让人满意,但池中的水是死水,巢湖却是活水,漂浮的蓝藻也会随着风向流动,因此控制蓝藻要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同时也要考虑对水体和整个生物链的影响。

  

“蓝藻过多会和水中鱼虾争氧气,导致鱼虾窒息死亡;蓝藻如果被完全消灭,很多以蓝藻为食的鱼虾又会因为食物链断掉而无法生存,因此如何使这一纳米材料能够控制活水中的蓝藻数量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范崇政进一步解释道。

  

事实上,该研究成果仍是针对蓝藻本身而采取的治理方法。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储茵认为,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面源集聚是导致巢湖蓝藻问题的重要原因,要想根本解决蓝藻问题还是要从源头上治理污染,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安徽合肥市环保部门也意识到源头治理的重要性,合肥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向民表示,合肥市目前正在通过控源、截污、生态补水和生态修复等“组合拳”措施对巢湖进行综合治理。

  

范崇政表示,经过之前多年的研究和实验,该项目取得的科技成果通过省级科学技术鉴定,从5月份以来的中期试验结果来看十分令人满意,下一步会在十五里河等通往巢湖的入河口处,进行实地实验。

 

 2013年09月09日新华网 作者:杨丁淼

  • 08.21
  • 08.19
  • 08.10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