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3年10月11日
[合肥晚报]大学太功利将丧失影响力 四大大学联盟签署《合肥宣言》 就建设研究型大学达成共识
□杨保国 本报记者 蒋瑜香
 

随着大学数量和规模的上升,大学越来越被当成“工具”,大学功利性色彩愈来愈浓烈。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一世界性的问题,昨天,由中科大承办的“’13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在合肥举行。中国首批九所“985”大学(C9)校长或校长代表,与美国大学联盟(AAU)、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o8)的负责人,共同签署《合肥宣言》,首次就现代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与使命达成共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校等在场见证。

强调短期利益将丧失无形产出

“最初的大学只是培养少数精英的学术机构,之后大学不断发展,培养对象也不断增长并逐步多样化,而现在几乎发展成为全民大众服务的机构。”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大学运行的政策环境也随之改变了,尤其是许多国家越来越把大学当成工具,与培养现代经济运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捆绑在一起,与支持国家发展的科研活动捆绑在一起。

侯建国说,尽管这些目标令人渴望,但是对这些目标的不断强调而忽略大学其他重要作用,导致国家科研和高等教育政策以短期性的、高度具体化的成果为核心,而这仅仅是大学对于社会应做出的贡献及服务的一小部分。

“倘若国内和国际政策环境持续强调短期临时性利益,忽视长期性发展;强调现存已知性,忽视探索求知性;侧重狭窄性,而忽略广博性。那么,各国的大学都将面临着丧失影响力的风险。”侯建国说,这种工具主义做法贬低甚至放弃了大学的深层能量和无形产出。

发挥研究型大学的推动作用

侯建国说,当今世界,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也给在变革中前进的大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引领者,应该如何回应公众越来越高的期待,如何定位自身的责任与作为,成为影响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乃至未来世界走向的一个重大命题。

“数量不多的研究型大学以其科研质量、科研投入的广度和深度,而区别于其他类型大学,各国都越来越依赖于研究型大学来推动本国的良性发展和健康稳定。” 侯建国说,正是基于这些思考,去年在杭州举办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期间,上述四个中外著名大学联盟经过讨论,达成初步意向,希望构建更加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和互动机制,共同推进研究型大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进一步发挥研究型大学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合肥宣言》将掀研究型大学建设新页

在本次会议上,四大中外著名大学联盟首次就现代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与使命达成共识,并共同签署《合肥宣言》,明确研究型大学有效运行的核心特质。

什么样的大学才称得上是研究型大学?侯建国说,在《合肥宣言》中对研究型大学进行了界定:他们对科研的认真和广泛投入;他们科研成果的优秀、广度和数量;科研文化渗透到大学的所有活动:从教、学到对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参与。

侯建国说,《合肥宣言》从全面追求卓越、开展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重大科研工作、源源不断地输出值得尊敬的毕业生、坚持科研诚信和相关道德准则的最高标准、有责任地行使学术自由、支持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为国际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的十项特质。通过共同签署本宣言,四个大学组织机构承诺:共同推进和维护这些研究型大学特质;与自身组织内的成员大学合作,以确保这些特性的实现;在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中,推进这些特性的核心价值。

“AAU、LERU、Go8、C9这四个研究型大学联盟涵盖了近百所北美、欧洲、澳洲和中国最著名的大学,相信《合肥宣言》的签署将推动国际上最为重要的大学之间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深化,也将掀开我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崭新一页。”侯建国说。

同时,在研讨会期间,我国首批九所“985”大学的校长,美国大学联盟、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澳大利亚八校联盟负责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围绕“面对变化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责任与作为”和“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展开热烈讨论。

 

合肥晚报2013-10-11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3-10/11/content_731915.htm

  • 08.21
  • 08.19
  • 08.10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