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3年11月04日
[合肥晚报]合肥建“大数据”欲抓雾霾“真凶”

科技领袖在肥畅想未来科技发展

 

如果你想喝水,只需要在脑中一想,机器人会明白你的意图并执行;不会手语也可与聋哑人自由交流;还有一种眼镜,能将你以前见过的人记录下来,当你们下次再相遇时,它能提示你对方的信息……这些畅想极有可能将来进入人们的生活。昨天,第15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本届研讨会主题为“解码未来”。这些设想,都是科研人员依据现有科技基础进行构想,而且不少已在实验室取得成功。

  

解码一

雾霾天气问题困扰着许多城市,如何防治雾霾也是科研人员研究方向。

  

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卫平介绍,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正在进行着一项科研,通过收集和分析雾霾天气产生的各种数据,找到产生雾霾天气最主要的原因。“这是一些看上去杂乱无章的数据,我们建立一个大数据库,从中找寻规律性的东西。”这个科研项目与微软合作,一旦找到其中规律,有望为政府治理雾霾天气提供科学依据,使得治理更加具有针对性。

  

解码二

  

在公共场所接电话时,你不愿意让别人听见,通常会选择改发短信。但以后可能会出现一种技术,你不用说话,用脑电波方式,就能把你想表达的意思传递给对方。“这是一门交叉科学研究,科大生命技术研究院有类似的研究,通过脑电波传递信号。”李卫平说。

  

其实,用脑电波传递信息的方式,已有成功例子。“有一个手脚不便的残障人士,科学家发明了一套与他大脑相连的装备。比如他想喝水时,只需要在脑中想一下,脑电波形成指令传递给机器人,机器人就会给他端来水。”李卫平说,这项技术相当于“读书术”一样,人们用脑电波形式就能传递出信息。“但由于人类思绪有时杂乱无序,而且还可能涉及隐私问题,所以在操作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一技术还需要在实验室中不断试验。”

  

解码三

  

为了提高效率,现在不少企业政府采用远程会议。但目前的远程会议只是视频形式,与真实的会议存在感观差距。

  

“我们实验室有一项技术,能让参会者身临其境,不但可以看到其他参会者,更能‘看到’会议室周围的环境,感觉就像大家共同坐在一个会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介绍,除了让视频参会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未来还将有一项技术——“实时翻译”,能帮助不同国家的参会者,实现自由交流。“虽然现在有同声翻译,但必定还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和不便,以后即时翻译技术成熟后,人们可以无障碍和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不再受到语言不通的困扰。”

  

解码四

  

与聋哑人交流不方便,只能手语与其交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手语。“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一项技术,可以实现与聋哑人自由交流。而且不受到国界的影响。”洪小文介绍,基于现在的技术,未来还可能有一种“眼镜”,可以帮助人们记起以前打过交道的人的信息。

 

   本报记者 蒋瑜香 2013-11-02 合肥晚报

  • 08.21
  • 08.19
  • 08.10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