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3年11月12日
[安徽日报农村版]2008-2013:中国功能农业五年实践

专访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尹雪斌

 

功能农业是中国科学院农业领域战略研究组在 《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与《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中确定的重要新兴农业科技方向,将成为绿色农业后的又一次农业革命。

  

2013年11月11日,第三届硒与环境和人体健康国际会议暨首届中国功能农业发展高峰论坛将在合肥举行,来自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美国农业部等近百位专家学者将围绕功能农业发展和硒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本报记者在会议召开前夕,就功能农业相关概念、发展趋势及产业化实践等问题专访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尹雪斌博士,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对于普通人来说,功能农业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它的提出背景及内涵?

  

尹雪斌:2008年,中科院赵其国院士领衔的中科院农业领域战略研究组在其编纂的 《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中明确提出,功能农业是绿色农业之后我国农业未来4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

  

说得简单点,功能农业就是指农产品的营养化、功能化。它是通过生物营养强化等技术手段,在自然种养殖过程中让农作物吸收积累更多的矿物质等功能成分,使农产品具备保健功能,如富硒农产品便是功能农业的具体代表。

  

在中国农业发展路线图中,将农业高产技术(化肥、农药、基因工程)、绿色技术(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功能农业技术(营养化、功能化)作为农业科技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功能农业目前处于农业科技的金字塔塔尖。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一半以上的农产品都应具备功能性,以满足人们健康改善的更高需求。

  

本报记者:说起功能农业,人们很自热便会联想到绿色农业之类的概念,它们有什么关系?现在许多农产品的简介上都有类似“产品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字样,这些是否就是功能农产品?

  

尹雪斌: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展都是以市场需求为推动力。目前绿色农业认证的面积已超过10%,绿色食品也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农业龙头企业需要新的更高的技术,来支撑其更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功能农业恰恰能满足这一诉求。

  

目前,许多产品的包装上都标有类似“产品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字样,消费者搞不清这些微量元素,比如硒、锌到底含有多少量。功能农业技术是将它变为 “产品定量含有某元素”,也就是将农产品中有益健康的成分进行定量和提高。

  

本报记者:目前功能农业在国内的推广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经济和社会效益?

  

尹雪斌:目前以硒谷科技为代表的功能农业高技术企业已成功掌握了矿物质定量强化和宽谱强化两大核心技术。能够实现必需矿物质元素的高安全、标准化强化,已具备规模化推广的条件。特别是硒谷科技通过数百次试验,数万个土壤、水、农产品不同部位的系统分析,已积累了三十余个大宗品种的定量强化技术规范,品种涵盖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类,苹果、梨、桃、西瓜、番茄、黄瓜、食用菌等十余种蔬菜水果,中国十大名茶以及大闸蟹、甲鱼等水产和禽蛋类。

  

近两年来,江苏农垦、北大荒、江苏粮食集团、宝粮集团、江南面粉集团、安徽稼仙、安徽白湖农场、河北金沙河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均选择了当地最好大米、面粉品种进行了功能性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其市场反响很好,企业效益明显提升。像安徽砀山县砀山梨场开展功能性农产品生产以来,产品售价达到普通砀山梨的3倍,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本报记者:请您预测一下功能农业的未来市场前景?

  

尹雪斌:由于功能农业这一领域为新兴领域,市场容量的直接估算存在困难,赵其国院士曾推测,2020年功能农业的占比会达到我国可食作物耕作面积的1%,2030年左右,比例会上升至10%,2050年上升为50%。按静态价值计算,2020年市场容量1000亿,2030年为1万亿,2050年为5万亿。

  

最近,招商银行招银国际和浙江美林基金联合对硒谷科技进行第二轮风险投资,说明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十分看好。

  

本报记者:如您所说,富硒农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它在促进人体健康方面有哪些功效?

  

尹雪斌: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全球有40多个国家属于低硒或缺硒地区,我国有72%的县(市)低硒或缺硒。研究表明,硒具有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保护视神经、保护心脏和肝脏、防止体内产生毒性物质等重要功能,能够有效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抗病毒、保护视力、提高人体免疫力。

  

但是硒在人体内无法合成,所以要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就需要每天补充。按世界卫生组织要求:人体膳食中每日最低需求量为50微克硒,而营养补充在50-250微克硒为宜。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富硒食品将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

  

本报记者:据我了解,硒谷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有机硒微量营养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企业,请介绍一下该公司在功能农业科研及技术应用方面的地位。

  

尹雪斌: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独墅湖高教区首批科教创新型企业之一,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产学研单位,建立了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功能农业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南京土壤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联合成立功能农业实验室,背靠中国科学院致力于推动功能农业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公司基于国际前沿的生物营养强化技术(Bio-fortification)和纳米科技(Nano Technology),致力于硒形态自然安全、硒含量稳定可控的有机硒微量营养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每年拥有中国过半硒相关专利发明;公司参与起草制定了有机硒全部5项强化地方标准,现已成长为有国际影响的功能农业技术第一品牌和行业标准制定者。

  

本报记者:现在很多农业龙头企业都有发展功能农业的打算,硒谷公司目前可以提供哪些产品和技术支持?

  

尹雪斌:目前,硒谷公司研发的产品包括纳米硒植物营养剂,主要应用于肥料企业以及粮、茶、果、蔬等基地,能有效提高农产品有机硒含量;有机硒营养蟹米,用于人工养殖螃蟹基地,专用于补充普通蟹饲料营养成份中硒元素缺乏;有机硒饲料添加剂,应用于饲料企业、家畜和水产养殖基地,专用于提高畜禽、水产品的有机硒含量。

  

硒谷公司还制定完善了“9步法”全程服务机制,除了为客户提供纳米硒营养剂产品外,还搭建了博士技术服务团队为大中客户提供售前咨询——原硒检测——专用配方——方案制定——实施指导——跟踪检测——终端产品硒含量检测——营销支持——扩展培训“9步法”全程技术服务,让客户更省心。

  

本报记者: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富硒技术,硒谷公司的产品有什么特点?和普通的富硒技术有什么不同?

  

尹雪斌:总体上来说,富硒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以亚硒酸钠为代表的无机硒盐,由于有毒副作用,日本、美国已禁用;第二代是以酵母硒为代表的生物结合态硒,对市场产品抽检仅有30%为转化的氨基酸硒;第三代为植物有机硒(天然含硒氨基酸),相比于无机硒,其安全性、吸收利用性都更好。

  

此前市场上的一些富硒技术,大多采用的是叶面喷施技术,无机残留多,而且难以标准化。硒谷产品采用的是三代硒技术,通过根施方式,采用纳米和缓控释技术,更安全,标准化更高。可别小看这些“肥料”,这是通过600多次试验,分析近6万个数据基础上研发的。目前硒谷系列产品已拥有10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近20项国际发明专利。

  

本报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安徽省功能农业的科研及技术推广情况?

  

尹雪斌:安徽硒谷生物科技公司是2010年经多位安徽省政府参事调研认可并推荐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科大产学研合作项目,主要是从事微量元素硒应用方面的研究,涉及农业、畜牧、水产、食品、医药等方面。来皖仅三年,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在江淮大地已经形成了近百家优质合作伙伴,示范推广的功能农业面积已达10万亩,带动整个产业链产值2亿元。

  

2013年9月13日,安徽硒谷受邀参加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期间,安徽省委副书记李锦斌,副省长梁卫国亲临安徽硒谷展位,并作了现场指导;安徽省副省长花建慧在参观硒谷展位后评价:“硒谷公司引进安徽后做的很好,希望你们扎实做好工作,努力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将举行的第三届硒与环境和人体健康国际会议暨首届中国功能农业发展高峰论坛期间,硒谷公司将联合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以及白湖农场、天方茶业等20余家省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起成立全国第一家“功能农业产业发展联盟”,由安徽硒谷担任会长单位,共同推动功能农业在安徽省有序高效发展,让功能农业科研和推广企业有了自己的“家”。

  

本报记者:据我了解,此前已召开两次硒产业国际大会,为我国功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前两次会议相比,这次国际会议有哪些亮点?

  

尹雪斌:国际硒会议每两年一届,继第一、二届在江苏苏州成功举办之后,第三届“国际硒与环境和人体健康大会”移师安徽合肥,将于11月10-14日召开。本次会议将有世界上近三十个国家硒研究领域最好的专家参会,参会人数也将创新高。第三届国际硒会议的召开,不仅是硒研究领域的一次盛事,也将为硒健康产业带来更多的机会,有力促进硒产业的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国际会议期间,国际硒学会将揭牌成立,这也是我国迄今第四个国际一级学会,学会秘书处设在中科大,将主办两年一次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成为全球学者交流硒研究成果、加强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本报记者 程茂枝 2013年11月08日 安徽日报农村版

  • 08.19
  • 08.10
  • 08.08
  •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