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3年11月19日
[安徽日报] “解码”计算 共享未来

人在家里,医生可远程对你“望闻问切”;心情郁闷,身上的可穿戴设备能帮你调理情绪。未来的计算设备,“聪明”得超过想像,并且充满人情味。为揭开这一神秘“面纱”,记者日前专访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中科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卫平——

“解码”计算 共享未来 

本报记者 桂运安

  

不必担心电脑配置过时,或内存不足,只要将数据提交“云端”,计算结果瞬间“蹦出来”;想要喝水,大脑一想,机器人立马“心领神会”,将热茶端到面前;碰到熟人,一时想不起名字,眨眨眼拍张照片,1秒不到,计算设备告诉你对方信息……未来,更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将打通虚拟与现实的藩篱,让生活与工作更加轻松和“智慧”。

 

未来的计算在“云端”

 

在互联网上,有一朵美丽的“云”。别小看这朵“云”,它却是名副其实的计算大师,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全都难不倒它。它就是被誉为未来计算“万能钥匙”的“云计算”。有了“云计算”,用户获取计算资源,会像用电、用水那样简单和方便,只要轻点鼠标,数据、服务、应用就全部从“云”层里“飘”过来。

  

美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麦卡锡曾预言:“计算的能力,有一天会被组织起来,成为一种公共资源和公共事业。 ”“云计算”,正是将计算能力放在互联网上,所有的硬件计算能力、存储能力、软件执行能力,全部由网络提供。对于个人和小公司而言,不用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服务器和软件,通过租用,就能享受到大公司才能配置的计算能力。

  

“这是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创新和变革。 ”中科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卫平比喻说,“云计算”就像用水、用电一样。过去吃水要自己打井,用电可能要搞个发电机;现在交个水电费,自来水厂、电力公司直接将水、电送到家中,水龙头一拧、开关一按,就能按需享受廉价的服务,不用再管有没有发电机,也不必担心自来水是否干净。“简单地说,云计算就是通过网络,按需提供廉价的计算服务。”李卫平表示,“云计算”意味着计算能力成为一种可以传送的服务,可以像水、电一样作为商品流通。

  

“云计算”是未来计算的“方向标”。将来,不用去医院,通过“云计算”,就能了解健康状况。无需电脑主机,只需一只小巧轻便的金属盒,通过网络就可实现在线计算。早在2009年,中科大就在深圳建立“云计算”中心,为需要大规模3D渲染的行业提供“渲染云”计算服务。目前,安徽正抢占“云计算”制高点,芜湖已建成安徽首座云计算展示体验服务中心,宿州正建设国内最大的“云计算”产业园,中科大则与微软联手成立“软件工程中心”,以打造中国云计算、云服务的“标杆”。随着智能终端普及,大家将可随处享受“云计算”服务。

 

“大数据”赛过智多星

  

 今年“双十一”,淘宝天猫商城成交额超过350亿元。其巨大成功的背后,“大数据”立下汗马功劳。去年12月,淘宝网推出 “时光机”——根据淘宝买家几年来的购买记录、浏览点击次数、收货地址等数据,编辑制作“个人网购志”,为用户勾勒出点点滴滴的生活记忆。这次网络购物的精确营销,也正是基于对数亿淘宝用户网购数据的分析处理。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业内人士认为,“大数据”指一般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分析的大容量数据。“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容量之大”,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大数据具有催生社会变革的能量,将是下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石油”和“金矿”,其浪潮汹涌来袭,与互联网的发明一样,绝不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是全球范围内启动透明政府、加速企业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

  

“科研一般都是从数据中归纳出原理,然后根据原理,做出人类有需要的东西。 ”洪小文表示,以前拿到数据要花很大代价,大数据时代,获取有用、有效的数据可能更加便捷。比如在报纸上写一篇文章,想知道多少人读过?有什么反响?过去做问卷调查或者打电话询问,费了很大周折,可能人家早忘了,或者反馈的信息是错的。现在通过“大数据”,可以实时收到这些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报纸就会知道哪些文章更受欢迎,然后作出调整,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也更加明白广告投放的位置。 “数据就是信息。 ”洪小文说,信息整理后就是资讯,资讯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活动的先机。所以,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社会的脉动,就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从看上去没关系的数据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非常具有挑战性。”李卫平举例说,雾霾到底怎么形成的,至今还是个谜,但当前可以拿到很多数据,比如多少人开车、多少工厂在生产。 “大数据”可以把这些杂乱的数据整合梳理,判断各种因素影响占多少百分比,从而给出决策依据。目前,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已拥有一个大数据中心,正计划用“大数据”研究,揭开合肥等城市的雾霾之谜。业内人士认为,“大数据”正引发全球范围内深刻的技术和商业变革,未来10年可能会改变几乎每一个行业的业务功能。

“读心术”架起沟通桥

 

坐在轮椅上的病人,手脚不能动。这时候想喝水,不需说话,大脑想的一瞬间,机器人就“心领神会”,迅速将水送到病人嘴边。 《自然》杂志报道,用“脑电波”传输信息,去年已在实验室内成为现实。 “利用计算机解码大脑活动,然后传输给对方,听起来像科幻小说桥段。但这种‘心想事成’的‘读心术’,今后将服务人类。 ”李卫平说。

  

“实验室的东西,大部分是未来大家可以使用的东西。 ”洪小文说。在聚会场合,有人明明曾经见过,一时记不起名字,这时场面就很尴尬。眨眨眼就能拍照,可以识别人脸,还能连接网络传文件……电影《碟中谍4》中的情景,将来可能会应用到每个人身上。基于计算技术,科学家正研究一种自带摄像头的眼镜。戴上这种眼镜,碰到似曾相识的人,立即就能拍照传到社交网络,在看你的同时,网络提示信息。 “走上去打招呼,叫出他的名字,不仅避免了尴尬,也活跃了气氛。 ”洪小文笑言。去年,谷歌公司就曾发布这样一款眼镜,售价1500美元。
 

随着计算科学发展,今后到国外学习、旅游,再也不用担心语言障碍。微软亚洲研究院正攻关一项实时语音翻译技术,即便中法德英美俄六国语言同桌交流,也能实时翻译,并取代同声传译。洪小文介绍,现在用的同声传译,时间上滞后一大截,使用起来相当不便,实时翻译技术成熟后,人们将不再受语言不通的困扰。目前,世界上有3.6亿人有听觉障碍。微软亚洲研究院正在探索的手语实时翻译系统,也能实时捕捉相关信息,进行口语、手语翻译。“这套系统,不但可以让听障人士实现自由沟通,还可以打破不同语言之间的障碍。”洪小文透露。

安徽日报2013年11月19日12版http://epaper.anhuinews.com/files/ahrb/20131119/index.htm

  • 08.21
  • 08.19
  • 08.10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