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3年12月20日
[江淮晨报]4位在皖科学家成为新晋院士

  晨报讯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先后公布201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4位在皖科学家成为新晋院士。院士是如何炼成的?得知名单的第一时间,晨报记者就连线了4位院士。

  昨天出炉的院士名单中,除最年长的77岁“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引人注目外,安徽也收获颇丰,4位在皖科学家均成为新晋院士。

  除了合工大史上诞生的首位院士杨善林外,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文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赵政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均入选。

  据了解,今年新增的51名工程院院士中,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7岁。同时,中国工程院还增选了6名“洋院士”,中国科学院也分别增选了5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9名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年仅45岁的她还是新晋中科院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这可是合工大历史上的第一位院士。”得知副校长杨善林入榜后,合工大的学生先闹腾开了。而办公室里的杨善林院士则显得相当低调。1948年出生于安徽怀宁的杨善林,与合工大有着很深的缘分。

  院士档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谢毅

  年龄:45岁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方向:无机化学

  荣誉只是“副产品” 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

  她每天7点上班,忙着指导研究生,忙着一线教学,人们形容她的生活像是“高速运转”的陀螺。

  她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在这样的高效率下,年仅45岁的她,已经培养出了30位博士生,其中12人在高校任正职教授。

  她还是教育部化学领域第一位女性长江特聘教授,她是迄今为止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唯一一位女性创新群体带头人,她是首位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的华人科学家,如今,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再一次给大家带来惊喜。

  在谢毅的心中,荣誉和称号只是从事科研过程中所收获的“副产品”。“没有一个奖项是我自己主动提出申请的,荣誉对我来说,是鞭策和鼓励,更是新的起点。”

  在科研的路上,虽然斩获颇丰,却并非一帆风顺。对待挫折,谢毅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2007年和2008年,谢毅和她的小组遇到了研究上的瓶颈。学生们都有些泄气,而这位女掌舵人却没有乱了阵脚,她一方面分析原因,另一方面给自己和学生们减压,鼓励研究生们耐住寂寞,把难啃的“硬骨头”拿下。

  尽管科研任务繁重,她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十几年来每个学期都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固体化学》。她特别注重把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进展包含相关的基础知识课程介绍给学生,也经常鼓励青年教师注重教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赵政国

  年龄:56岁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方向: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20岁还在山沟当车工 用“好奇心”叩开科学大门

  在赵政国的人生词典里,勤奋和毅力是两个关键词。这位2013年中国科学院新晋院士,20岁时还在山沟里当车工,靠毅力和勤奋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从而翻开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赵政国高中毕业后,到湖南的一个小乡村插队,他白天劳动,晚上学习。1976年,赵政国被招工到湘西山沟中的303厂做车工。在车间里,他还在自学微积分。1977年,赵政国参加高考并顺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录取,在获得中国科大理学博士学位后,他前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从事博士后工作,开启了他在实验高能物理领域的新天地。

  2006年圣诞节,赵政国收到了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刘万东的一封信,希望他回到母校,重振科大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两年后,赵政国放弃了在密歇根大学的职位回归母校,领衔中国科大实验高能物理团队。

  不到五年时间,赵政国已经在中国科大的高能物理领域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颇有潜力的年轻人才队伍,带领队伍参与到国际最前沿的科研工作中。

  赵政国的下一步目标是,不仅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高能对撞机物理中对希格斯粒子性质、新物理寻找等进行深入研究,还要和国内同行们一起积极探讨中国粒子物理长远发展目标,共同编织粒子物理的“中国梦”。

 

江淮晨报2013-12-20http://epaper.hf365.com/jhcb/html/2013-12/20/content_755600.htm

  • 08.19
  • 08.10
  • 08.08
  •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