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2月20日电 题:中科院新晋院士谢毅:荣誉只是“副产品”
中新社记者 吴兰
201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19日正式对外发布,中科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今年45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是新增选两院院士中最年轻的院士。
谢毅,中国科大教授,是中国教育部化学领域第一位女性长江特聘教授,也是迄今为止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唯一女性创新群体带头人,还是首位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的华人科学家。
谢毅说,荣誉和称号只是从事科研过程中所收获的“副产品”,是鞭策和鼓励,更是新的起点。
谢毅1984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88年,她21岁分配到合肥一家化工厂当助理工程师。4年的工厂生活后,她报考了中国科大应用化学系,并成为钱逸泰院士的弟子,逐渐开启科研之路。
在科研的路上,虽斩获颇丰,却并非一帆风顺。对待挫折,谢毅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有困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很可能你的100次尝试中,有99次都是失败的,但积极的心态会帮助你捕获那1次的成功。”
2007和2008年,谢毅和她的科研小组遇到了研究上的瓶颈。两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没有发表一篇有分量的论文。学生们都有些泄气,而谢毅则用幽默给学生减压,“别人运气好吃肉,咱们就啃骨头呗”。鼓励学生耐住寂寞,把难啃的“硬骨头”拿下。
“做科研,需要一份洒脱。特别是不顺利的时候,要耐得住那份寂寞。”谢毅说,“在科研路上,一定要有韧劲,要有坚持的毅力和开阔的胸怀”。
近年来,中国国内存在着这样一种趋势,科学研究成为评价一所大学、一个学院,甚至一位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很多教授忙于争取研究经费和从事科研实验,分散了对课堂教学的关注。
而在谢毅看来,教学与科研始终相长,并不相互冲突。“作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更新许多知识,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思路整理得更加清晰,在给学生的解惑过程中常常会获得新的灵感。”在谢毅的麾下,已经培养了30名博士。
回归到生活中,谢毅有一个信条——把生活简化。“我喜欢‘极简’的生活,没有应酬与喧嚣。”谢毅说,“简单而规律的生活,使我安静地沉下心来,把有限的精力节省到更想做的也更重要的事情上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