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斌
我2008年进入中国科大数学系学习,而中国科大华罗庚班从2009年开办,当时从数学系和少年班选了一批有志于从事数学研究的同学,不到30人。我有幸成为华罗庚班的第一届学员。
我记得一开始华罗庚班好像是整30人,后来因为课程相对偏难,个别同学担心成绩问题而退出了,留下来的同学我想都是愿意去面对挑战的。
华罗庚班采取小班制教学,同学听课方便清楚,同时也更有利于和老师互动交流。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教微分几何的陈卿老师和教代数拓扑的胡森老师。他们并不是那种把书本知识讲得很详细的老师,但他们的讲课思路很清晰,而且在讲课的同时,不断提出一些问题,引领我们去思考。另外一方面,这两位老师都能够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讲解,让我们融会贯通。我想孔子的一句话很能表明这种作用——“温故而知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直秉承“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但因为远在合肥,不能不承认这对此方针有一定的影响。而华罗庚班采取了“3+1”模式,前三年在中国科大接受基础课教育,最后一年到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跟着一批卓有成就的研究员领略数学最前沿的魅力。
在这一年里,数学院还给我们开了很多课程,让我们继续夯实基础,中科院院士席南华开的代数学、数学所副所长孙笑涛开设的代数几何都给了我很大帮助,让我有机会提前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
另外,数学院还给我们特别安排了每周一次的数学讲座,邀请最前沿的专家学者,给我们这些还是本科生的“愣头青”讲解数学的最新进展。这些专家用了很多朴素易懂的语言,略去一些复杂的技术环节,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深奥与美。
在华罗庚班学习生活的时光,同学们相互关心,关系融洽。我们会热烈地讨论交流,也会去爬山郊游,还会参加体育活动。华罗庚班的学习生活让我们很开心。感谢中国科大的教授和班主任,感谢数学院的研究员和老师,他们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资源、最真诚的帮助。
前段时间,我有机会和一位大三师弟交流,我又惊讶于华罗庚班的发展。我们是第一届,当时好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还处于摸索之中,而如今他们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也更强。
《中国科学报》 (2014-03-24 第8版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