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4年04月21日
[合肥晚报]“雪龙号”科大学子回合肥 带回三箱南极冰雪样品
营救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印度洋搜寻疑似马航MH370失联客机残骸……4月15日,在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波折”的航程之后,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顺利归来。
在本次科考中,有3名来自中科大地空学院的学子。昨天(17日)下午,刚刚回到校园的三名学子,向本报记者讲述他们此次南极“惊险”之旅。
[搜寻失联客机]每天在驾驶舱瞭望6小时
今年24岁的孙晨是中科大地空学院极地环境研究室研二的学生。在此次三名学子当中,孙晨属于“大洋科考队”,需要全程在“雪龙号”。从2013年10月7日从上海出发,到4月15日回到上海,在船上历时160多天。经历了营救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与搜寻疑似马航MH370失联客机残骸。
谈起搜寻失联客机一事,孙晨说,3月18日,“雪龙”号已经全部完成了科考任务,到达澳大利亚,按照原定行程,雪龙号准备21日在码头进行物资补给,24日启程返航。然而在3月20日,澳洲卫星图片显示,在澳大利亚西部海域,有疑似马航失联客机的残骸。
“当时接到搜寻任务很紧急,船刚刚停靠码头就前往指定海域展开搜寻。当时一些准备在澳大利亚下船的队员都还没有来得及收拾行李。”孙晨说,接到搜寻任务后,大家都十分积极投入,希望自己能为本次搜寻出一份力量。
孙晨说,按照搜寻任务分工,他们每天分两个班次,来到雪龙号的驾驶船舱,用望远镜进行瞭望。这个船舱可以对海面进行360度的瞭望,他们分别负责不同的角度,盯着海面寻找可疑物体,一个班次下来,需要瞭望6个小时左右。
“当时海面的风浪很大,眼前全是一片白茫茫的浪花,很难看清海面。”孙晨说,在连续几天的搜寻中,他们也曾发现了一些物体,但最后都证实与失联客机无关。
“有一次,我们看到海面有一个反光体的漂浮物,当时我们以为可能与失联客机有关,当船开近后发现只是一个矿泉水瓶。”孙晨说。
孙晨说,由于当时“雪龙”船已经出行140多天,船上的物资、油量、食物,不可以支撑长时间的搜寻任务。同时,随着更多专业搜寻力量的到来,3月31日“雪龙”号结束南印度洋搜寻任务启程回国。
“在那么广阔的海面搜寻一架客机,就像是海底捞针。当时我们都有一种感触,希望我们的科技能再先进一点,再发达一些,那么我们的搜寻会更效率、准确。”孙晨说。
[极地营救]科大学子参与极地营救
在本次极地科考中,雪龙号对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营救一直受到社会关注,在成功完成对52名受困乘客的救援,雪龙号却使自己陷入浮冰围困之中。
“这是一次突发事件,当时我正在吃饭,收到船上信息说我们要去营救一艘船,后来才知道是俄罗斯的船。”孙晨回忆说,当时在营救时,由于海面有冰块,船开得很慢,后来终于顺利靠近完成营救。
“在船上有许多海冰专家,他们对海冰的厚度、流向等进行分析,判断船是否能顺利开过去。由于与我的专业不对口,我主要负责翻译电报等工作。”孙晨说。
孙晨说,在营救之后,雪龙号自己被困于浮冰之中。“船被困后,我的家人、老师很担心我的情况,后来我通过卫星电话向他们报了平安。”孙晨说,其实他对雪龙号当时被困浮冰一点都不担忧。“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告诉我,那个季节正好是处于雪的融化季节,最多一个月后这块区域的海冰就会融化,船可以顺利开出。对我们来说,只是延长了一些科研时间而已。”孙晨说,数天过后,该区域海冰开始融化,“雪龙”号成功冲出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
[极地科考]带回三箱极地冰雪样品
在此次南极科考中,杨文卿是中科大地空学院极地环境研究室博一学生。他负责的是内陆科考任务,主要采取冰雪样品,其中也包括找寻落在极地的陨石。
杨文卿说,他是2013年12月3日从雪龙号船上下来,参与到内陆科考任务当中。“我们分两支队伍进入极地内陆展开科考任务,由于经验不够,刚开始常会把一些普通石头当成陨石捡回来。”杨文卿说,与普通石头相比,由于陨石在降落过程中温度会达到很高,在落到地面冷却后,表面会较为光滑,而且会集中在一块区域。
“陨石比较难捡,我们出去了十多次,才捡回来10多块陨石。”杨文卿说,除了捡陨石外,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负责采取冰雪样品,此次他共带回来三箱的样品,为日后研究极地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研究素材。
[极地趣事]远处看企鹅换毛就如“下雪”
楼创能是中科大地空学院极地环境研究室博二学生,2月1日他乘坐飞机到达南极的长城站,主要做极地湖泊科考,负责采集湖泊沉积物。
在负责科考任务时,楼创能也邂逅了许多南极的“小精灵”——企鹅,给他的科考之旅增添了许多乐趣。
楼创能说,在长城站附近的阿德利岛是阿德利企鹅的天堂。“我到的时候,企鹅宝宝刚长大,正处于换毛期。”楼创能说,没想到,在整个岛上全是憨态可掬的企鹅宝宝。“按照要求,我们不能和企鹅接触得太近,得保持安全距离。不过,这些企鹅却一点不怕人,有时候我们打算远远拍张照片,它们就自己靠过来了。”
楼创能说,由于企鹅宝宝正在换毛,而且阵容庞大,“当风吹起来时,企鹅宝定们换下的毛被风吹了起来,从远处看就像下起了白雪。”
科大学子谈南极科考之旅:
●孙晨——能参与到南极科考的机会十分难得。虽然这次科研要在船上生活半年时间,但这种一线科研工作需要有人去做,我很珍惜这次科研机会。
●杨文卿——去野外科考,特别在南极这样的极端环境里,团队的合作很重要。比如,我负责的是采集冰雪样品,需要几个人共同协作完成,就算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根本没法完成。
●楼创能——通过这次的南极科考之旅,我明白科研样品的来之不易。在这个科研队伍里,不论你的年纪多大,是什么身份,大家都是平等的一员,分工负责不同的工作,共同完成一件科研任务。
2014年04月18日 合肥晚报
  • 08.19
  • 08.10
  • 08.08
  •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