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4年05月26日
[文汇报]科技精英培养更需要境界养成

  名师引导、丰富的科研经历让中科大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科技精英培养更需要境界养成

 

在中国知名高校中,中科大对于慕课的态度比较谨慎。尽管早在十几年前,中科大就有了网络课程,但在大多数中科大教授看来,网络视频课程只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辅助手段,而要得到具有深度与高度的领悟,师生互动的真实课堂无可替代。

 

慕课的出现让更多人可以领略世界名校的精品课程。各种外国名校与中国大学的合作越来越多,似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精英的几率大大提升,然而,记者这几天走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技英才班后发现,科技精英人才的培养更多是品格、境界的养成,这不仅需要既有深厚科研功底、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师加以引导,更需要丰富的科研经历开拓视野。这也是中科大在探索科技拔尖人才培养上的经验之谈。

 

名师的个性指导无可替代

 

2009年起,中科大在少年班之外,与中科院联合创办科技英才班,从大一新生中遴选优秀而有科研志向的学生,组成7个基础科学英才班,又选拔大三优秀学生组成4个高技术类英才班。2010年,基础学科英才班中有5个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对这些学生而言,知识获取不是问题,帮助他们准确而深入地“有所悟”才更重要。

 

安琳娜是卢嘉锡化学英才班2010级的学生,她爱写推理小说,从网络公开课上自学了心理学、犯罪学等,可涉及到本专业课程,她认为学校课程无论从深度还是生动性,以及便于理解来看,都远比网络精品课程要好——老师的点拨使她领悟了化学的美妙,并对科研充满热情。大四尚未毕业,她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撰写了SCI杂志的综述文章,同时在6个研究生的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也因为此,她获得了5所世界名校的全奖offer。

 

进入了彭扬明老师的实验室后,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的王柳才开始品出“科研的味道”。他申请到了一个本科生国家创新项目,研究一种热电材料,可他在选择一种实验器材时被难住了,“彭老师帮我不断转换思路,最终找出了解决办法。”他说,跟着彭老师几个月,学到的远比课本上多得多。

 

鼓励到一流实验室深造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刘小龙教授给英才班学生上过大学一年级基础课,“他们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好奇、独立思考、能力强,当时已能提出接近研究生水平的问题。”今年有一名英才班学生决定去他的实验室读研,他非常高兴。

 

几乎所有研究所都对英才班的毕业生“求贤若渴”,而中科大并没有硬性指派学生进入中科院各研究所,而是尽量鼓励他们去世界一流实验室深造。

 

中科大党委副书记蒋一认为,虽然近年来不少国外名校与国内高校合作,在国内开始办学,但各高校最好的师资与实验室,仍然留在“大本营”。因此,只有把具有优秀潜质的年轻科学家派到国际一流实验室接受训练,才能更好地造就领军人才。

 

贝时璋生命科学英才班的陈武阳,曾带领团队获得MIT主办的全球iGEM(国际遗传机器大赛)金奖。他选择了美国的莱斯大学。“听起来学校名声不响,专业排名也不高,但他要去的实验室有三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学校教务处处长助理杨凡告诉记者,这种选择方式正是学校鼓励的:不追求外在名声,更注重深造实验室的科研氛围,以及符合自身的需求。

 

据统计,科技英才班的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比例高达95%,其中约40%获得国外名校全奖。

  

  

■相关链接

  

卢嘉锡化学英才班 安琳娜

大四尚未毕业,她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撰写了SCI杂志的综述文章,同时在6个研究生的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她因此获得了5所世界名校的全奖offer。

  

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 王柳才

他申请到一个本科生国家创新项目,彭扬明老师帮他不断转换思路,解决了难题。他说,跟着彭老师几个月学到的远比课本上多得多。

  

贝时璋生命科学英才班 陈武阳

他选择的美国莱斯大学听起来名声不响,专业排名也不高。但他要去的实验室有三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本报记者 许琦敏 文汇报2014年5月14日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4-05/14/node_6.htm
  • 08.21
  • 08.19
  • 08.10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