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日前对外宣布,今年将参照少年班模式,增设京区英才班,首批招收350名本科生,主要为北京科研院所输送人才。此前,中科大已创办11个科技英才班,此次增设英才班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如何让科技英才精彩“绽放”?
■ 本报记者 桂运安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温家宝同志看望钱学森时,钱老情不自禁地发问。“钱学森之问”是中国教育事业面临的一道艰深命题。作为中科大主要创始人之一,钱学森曾担任该校近代力学系主任长达20年,并与科学家郭永怀一起创办化学物理系。
为求解“钱学森之问”,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中科大2009年起开启“科技英才培养计划”,先后创办钱学森力学英才班、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等11个科技英才班,培养我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截至目前,英才班共招收1556名本科生,已毕业485人,94.6%的毕业生赴国内外名校和研究机构深造。
“三结合”个性培养拔尖人才
日前,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2010级学生安琳娜,成为中科大“校园之星”,5所美国名校向她伸出 “橄榄枝”,愿意提供全额奖学金供她攻读博士学位。这个看起来羞涩而文静的女孩,本科4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发表4篇论文。
“美国名校非常注重学习、实验能力。”安琳娜说,大二时,她就进入学校前沿实验室,独立承担课题。“只有亲身参加科研,才知道如何学习背景知识、参阅文献、发现问题,如何使用仪器、分析实验数据、解决问题。”安琳娜说。从做实验到论文发表,“三结合、两段式、长周期、国际化、个性化”的培养方式,恰是中科大探索的科技英才班培养新模式。
“这种新模式的核心是‘三结合’,即科教结合、理实结合、所系结合。”中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解释说,“科教结合”就是尽早给学生接触科学研究前沿的机会;“理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主要提升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所系结合”(中科大院系与中科院研究所结合),可以优化学生全过程的成长条件。
目前,英才班学生主要靠自主招生和保送,以及新生进校后参加考试择优录取。中科大党委副书记蒋一说,为培养好这些“尖子中的尖子”,学校不拘一格选人才,其他优秀生可随时申请加入,兴趣转移或不适应的学生可随时退出。进入英才班后,则实行“两段式”培养:基础教育在校内进行,专业教育则由中科大与中科院相关研究院所联合完成。
“最大的收获,就是全程参与项目研究,知道了怎么做科研。”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2010级学生陈武阳说,英才班可以享受到“小灶”,有小班教学、外籍教科书和免费出国交流机会,还能经常与外系同学一起做实验,促进了跨学科研究。在2012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亚洲区分赛上,陈武阳率领的中科大代表队一举斩获两枚金牌。
“引进来”量身打造课程体系
近日,一篇有关石墨烯光电调控的论文,在国际著名期刊德国《先进材料》上发表,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论文第一作者是2009级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学生戚骥,目前他已远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英才班一批科技英才崭露头角,与中科大量身打造课程体系不无关系。”中科大副校长陈初升表示,各英才班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将欧美一流名校的经验“引进来”,结合本校“注重基础、强化交叉、突出前沿”的培养特色,摸索了一套新的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
“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全面借鉴剑桥大学化学课程特点,采用切块、重组的方法,将知识点重新分类,形成模块,并明确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学时、教学周及任课教师,由此组成新的教学体系。”陈初升说,课程模块化后一般压缩20至40个学时,最后挑选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研究的名师授课,运用深厚的科研实践背景,把最核心的内容重点传授给学生。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则在调研俄罗斯、法国等国著名大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按照几何、代数、分析三条数学核心脉络,优化核心数学课程体系,精选了《实分析》《概率论》《复分析》等作为核心课程,由于课程内容比一般通修课更深、更广,课号冠以“H”(Honor,荣誉),并单独开班授课。此外,还预留20个学分,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自主选课来完成。
“英才班还拥有全校最好的老师!”目前在巴黎高师深造的华罗庚班2010级学生钱子诚说。去年,巴黎高师数学系在全球只招10位国际学生,钱子诚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他透露,华罗庚班开设的 《拓扑学II》《微分几何II》《代数拓扑引论》三门高级课程,聘请的都是美国一流名校教授。“在英才班课堂上,两院院士等大牌教授亲自授课,一点不稀奇。 ”
“走出去”借鸡生蛋开阔眼界
“到国外一流科研机构去开眼界,才能提高我们的精气神。”在面对外界质疑英才班为国外培养人才时,蒋一表示,把学生送到国外学习、交流和深造,就好比借别人的鸡、生自己的蛋,永远不会吃亏。“如果国内平台还不够好,将好苗子留下,也是耽误了人才培养。”他认为,不用担心人才出去不回来,近几年许多高端人才纷纷回国并作出重要贡献,就是证明。
“走出去”开阔眼界,是英才班育人的一大“秘诀”。前不久,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2010级学生杨镇斌与密歇根大学的两位教授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高能物理杂志》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杨镇斌表示,他科研上的收获,直接得益于去年暑期到密歇根大学两个月的交流。
“让英才班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国外一流大学研修,这是我们的既定目标。”严济慈班项目助理曾长凎教授自豪地说,只要学生愿意,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他介绍,去年该班34名学生利用暑期到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现场感受别人如何做研究。“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科研能力,还能提高其外语交流能力,为今后深造打下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在英才班已毕业的485名学生中,有459人赴国内外一流名校和研究机构深造,深造率高达94.6%,远高于全校72%的平均深造率。其中,459名深造学生中,有四成以上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科技英才班深造率远高于全校平均值,表明其培养质量也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初步达到了创办科技英才班的目的。”陈初升欣慰地说。
安徽日报201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