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科大少年班迎来新生时,都会受到社会关注。这群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早慧少年,被人们习惯称为“神童”。而这也是科大少年班受到关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今天(11日)上午,本报记者就大家关注的一些问题对话中科大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陈旸。
“他们确实很聪明,但我觉得并不是神童”
记者:每年报考中国科大少年班的有数千人,最后录取50人左右。什么样的孩子适宜上少年班?
陈旸:关键是看学生的能力和意愿。我们根据学生高考成绩,确定复试人选。在复试环节,除了数学、物理笔试外,还设置了“现教现考”环节,以鉴别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
记者:有人称他们是“神童”,你如何看?
陈旸:我并不赞同这种说法。不可否认,这群学生确实聪明,但我会告诉他们不能以神童自居。他们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主要是他们在高中阶段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学习比较自律。
记者:中科大少年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学生不能接受媒体采访,为什么要制定这条规矩?
陈旸:定下这一条规矩,主要是孩子容易被“捧杀”。
“少年班只是个平台,不是拔苗助长”
记者:今年福建10岁少年一事受到社会关注。在你们的复试中,会不会特别青睐年龄较小的学生?
陈旸:可以说年龄反而是我们最不关心的。我们关注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潜质,我们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让准备好上大学的学生有一个好的成长平台。
记者:当同龄人还在父母身边时,这群孩子已进入大学,会不会担心对他们心理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陈旸:这群学生大多已经读到高二,只是比同龄人小两三岁。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像这个年龄的小孩就可以上大学。而且高三主要是复习,如果早就掌握了知识,不如直接进入大学开始新的学习。同时,我认为,从心理角度看,反而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不想待在父母身边。
记者:对这些早慧少年来说,少年班学生是拔苗助长,还是因材施教?
陈旸:不存在拔苗助长。我们不是像“星探”一样,去全国各地找学生,而是他们自己报名。在我看来,他们这些“苗”长得比普通学生更快,想提前进入大学学习。而我们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成长。
“他们很活泼,不是大家认为的书呆子”
记者:少年班学生年龄偏小,他们能管好自己吗?
陈旸:这群学生的自律性都很好。但在少年班学院中,确实出现过“网瘾”学生,这也是令我感到头痛的事。但我并不认为这与他们的年龄小有关,因为网瘾并不是少年班的个例,而是大学校园中的“通病”。
记者:这群学生的成绩都很优异,有人认为少年班的孩子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你如何看待?
陈旸:他们才不是书呆子。其实他们都很活泼。多年来,在全校性合唱、辩论、足球、篮球、围棋等文体比赛中,少年班屡次夺冠。在全校70多个学生社团中,10多个社团的负责人是少年班的学生。
“我们是精英教育,但更注重感恩教育”
记者:与其他普通大学生教育相比,少年班的教育有何不同?
陈旸:少年班最大的优势是学生进校后不分学科专业,第一年学基础课,一年后自由选择到不同学科大类平台,三年级再自由选择专业。数学、物理等基础课按照本专业的要求开设,比其他学院非本专业学生学得要深一些。
记者:他们都是在学习上很聪明的孩子,对于他们的交往能力、性格和兴趣等非智力素质,你会如何培养?
陈旸:在整个少年班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将“感恩之心”贯穿始终,不仅是对家庭、父母,还包括对社会的感恩之心。我们教育定位很清楚,就是精英教育,必须让他们有一颗感恩之心,以后能回报社会。我们会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和校友给他们成长提供的帮助,影响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到走出校门后,懂得帮助别人,懂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014年07月11日 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