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4年07月14日
[江淮晨报]不是神童、书呆子,他们只是准备好了

晨报记者对话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陈旸 

 

晨报讯 少年班录取年龄上限16周岁,再小一点,以十一二岁的低龄就成功“闯关”的也并非个例。

  

因为频频将人们口中的“神童”、“天才”收入麾下,少年班年年都会受到焦点关注。其培养模式引发的质疑声,也贯穿少年班36年的办学历史。

  

昨天上午,中科大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陈旸接受江淮晨报记者采访时,对于少年班话题一一作出回应。

  

“我不赞同神童这个说法”

  

 “今年最小的考生是……?”

  

从11岁半入学的首批少年班学生张亚勤、宁铂,到12岁入学的“南海神童”龚民,再到今年10岁低龄闯关少年班却未能如愿的福建少年小冷,“低龄”+“高分”+“少年班”三个词汇总能勾起无数的好奇心和关注。

  

但如果你拿着上述这一问题去问陈旸,他会毫不留情地蹦出三个字,“不知道”。

  

“别问我这个问题,我真的不关心孩子的年纪,招生中也不会特别青睐年纪小的孩子。”陈旸说。

   “而且,我也不赞同说他们是神童、天才。”陈旸补充说道,“他们只是很聪明而已。”

  

 聪明,有闯劲,而且自律,陈旸执掌少年班学院五年,对于学生们的普遍“特质”,他如此总结道。

  

“高中的时候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学习上够自律,而且对科研有兴趣、有闯劲。”陈旸说,“这些特质在进入大学之后,对他们也有帮助,所以少年班的成材率很高。”

  

我们不是“星探”,不存在“拔苗助长”

  

少年班的培养模式类似西方,学生入学第一年不分专业,而是学习数理化基础知识,然后有机会听取各种类型的教学报告,最终选择心仪的方向。

  

“什么年纪来读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陈旸说,在复试中,考官会着重判断考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是否过硬。

  

“这里不存在拔苗助长,孩子们已经做好了上大学的准备,而且他们很优秀,来之前已经是一棵好苗。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好的平台给他们。”陈旸说。“而且我们也不是星探,不是我们跑到全国去招人,而是孩子们自己的选择。”

  

“少年班大多数录取的是十五六岁的孩子,我本人也是16岁上大学,80年代的时候学制短,这个年纪差不多了。”陈旸说。

  

“中国的高中教育模式,有一半在复习中度过,不断地重复过去的题。美国的高三学生也很忙,但是他们在忙着大学先修课。”

  

“反复的复习会让学生厌倦,结果大学没人管一下子就放松了。与其把时间精力花在重复上,不如提前上大学,在大学好好念书。”陈旸说。

  

少年班学生绝非“书呆子”

  

陈旸说,少年班的学生都很活泼,绝非“书呆子”。

  

 多年来,在全校性合唱、辩论、足球、篮球、围棋等文体比赛中,少年班屡次夺冠。在全校70多个学生社团中,10多个社团的负责人是少年班的学生。

  

 陈旸说,95%的孩子都不让人操心,唯一的担忧就是小部分男生染上“网瘾”。

   “这也不是少年班的特例,而是大学校园的通病。我们能做的就是提早发现和预防。”陈旸说。

  

注重培养学生感恩

  

 陈旸表示,在四年的教育中,院方会采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少年班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希望他们懂得感恩,能回报社会。”陈旸说,学生上大二开始,就要承担起给新生介绍经验、做课程辅导等工作。

   同时,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和校友给他们成长提供的帮助,影响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到走出校门后,能反过来帮助别人,懂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江淮晨报2014年7月12日

  • 08.21
  • 08.19
  • 08.10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