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分散的优势集成起来,形成的是强大的综合优势;将各种资源科学集聚、有效整合起来,形成的是倍增效应。中科大先研院围绕创新链“种大树,建森林”,走出一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之路。他们培育一片片格局多样、来源丰富、各具特色的“创新丛林”,将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为变革性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值得借鉴。
培育“创新丛林”,首先要打破体制机制藩篱,完善创新链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省产生了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但由于政产学研用“各拉各的车”,原始创新转化不畅,影响了最终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释放。省政府、中科院、中科大、合肥市四方共建的中科大先研院,理顺了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打造政产学研用多方资源的聚集平台,通过搭建桥梁,直接对接成果、人才、项目、基地、企业,打破原有主体之间的隔阂,带动资源融合,实现优势叠加,这样,最大限度释放出创新联合体的活力。
培育“创新丛林”,要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必须畅通创新链上中下游的交流、互动与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既要瞄准科技前沿和战略高地选准题目,强化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又要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促进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扩散和应用。像中科大先研院,就按照“顶天、立地、聚焦”的原则,面向微电子技术等5大重点领域“种大树,建森林”,成立7大国家级科技平台、87个创新单元,为高科技企业集聚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技术动力。
培育“创新丛林”,最终要靠人才支撑。过去大量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转化人才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中科大先研院依托国际平台吸引科研领军人才,并直接将研究生培养贯穿于成果转化全过程,保证了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而试点股权激励、收益绝大部分归创新团队等措施,也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动力。
“创新丛林”是一个综合生态系统,包括政策导向、价值理念、制度环境等。一项项具体而微的改革举措,汇聚成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创新型人才自然就能生根发芽,创新成果自然能够不断涌现,创新发展自然能够生机无限。(评论员)
安徽日报201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