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4年09月11日
[合肥晚报]开办了全国首个少年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许多全国第一,比如第一个成立研究生院,第一个举办少年班。

 

搁 置

 

1972年,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首次从美国回到国内,并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当时李政道就建议毛泽东,“要加强基础人才培养”。在《少年班的建立与思考》一文中,李政道回忆了1974年5月第二次回国的情景,他看到文化大革命致使人才培养几乎全面停止。他认为,“这种状况必须立即改变”。

 

李政道联想到在上海参观芭蕾舞学校时的感受:芭蕾舞演员都是从小培养的,为什么科技人才不能从小培养?回京后,他写了一份关于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建议书:“可参照招收和培训芭蕾舞演员的办法,从全国选拔很少数,十三四岁左右的、有培养条件的少年,到大学去培训”,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

 

这份建议书通过周恩来转到了毛泽东手里。当时的政治环境还不适合搞这种创新,这个想法就此搁置下来。

 

起 点

 

高考恢复后,国家面临着急需人才、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发展的境地。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了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高校的迫切任务。恰逢此时,一个重大的事件,一个早慧的少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焦急等待的人们为之一振。

 

来自江西赣州的宁铂2岁半时会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他被称为神童。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国恢复了高考。10天之后,“神童”宁铂父亲的好友、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这位赣州八中高二年级的少年天才。11月3日,这封得到方毅亲笔批示的信,直接促成几个月后中国科大少年班的诞生。1978年3月9日,中科大破格选拔21名智力超常少年成为少年班首批学员,最大的16岁,最小的仅有11岁。

 

1983年12月,知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十五至十八周岁较有利。”邓小平说:“科大少年班可以搞。”在他的鼓励下,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

 

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软件神童。

 

1984年8月,邓小平在北戴河会见另一位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时,对少年班做出较高评价:“少年班很见效,也是破格提拔,其他几个大学都应该办少年班。”自此,少年班开始发展起来。

 

发 展

 

在教学模式上,少年班长期以来坚持从“破格选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出发,实行将本科低年级基础教育和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模式,突出基础、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旨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科学素养的高精尖人才,探索我国高等教育优秀人才培养的新规律。

 

在学校和众多学生们的努力之下,数十年来,科大少年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至2008年少年班已经走过了30年时,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学生总计1220人,已毕业1027人,其中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前16届毕业生(1983-1998年)共590人,64%获得博士学位,26.9%获得硕士学位。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约20%选择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有93人拥有国内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职,许多人已成为国际著名科学家;有超过70%的少年班毕业生活跃在海内外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

 

创新

 

曾任科大少年班班主任的叶国华认为,科大少年班能延续至今,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保持长期持续高投入;二是生源素质非常好。他表示,1984年少年班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对科大少年班延续具有决定性意义。

 

2008年,中科大少年班从简单的两个班级发展成为独立的少年班学院。同年教育部批准,少年班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联合组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试验区”。

 

除此之外,少年班学员还改变了一些惯有的做法。之前,少年班学员完成一年基础课后,便分散到校内各学院自选专业;而现在,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集体——本科四年全部集中在学院,学院不分系,不设固定专业,不对学生统一要求。

 

管委会还根据每个学生个人兴趣特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除了基础课集中授课外,其他课可在全校范围内选修。毕业时,授予数学、物理等不同专业学位。

 

虽然社会上对科大少年班的看法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十年来,少年班确实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相信,随着科大少年班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将会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合肥晚报2014-9-11□王正超 李云胜/文

  • 08.19
  • 08.10
  • 08.08
  • 07.26